“絮”字,虽然常见,但很多人却不知道怎么读。它读作 xù ,一声。

“絮”字在古代指的是植物的种子上的绒毛,如棉花、柳树等。古人用这些绒毛做成棉衣、被子等保暖用品,所以“絮”字也引申出填充、填充物等意思。
在现代汉语中,“絮”字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但它依然出现在一些词语和成语中,如:
絮叨 (xùdao):形容说话罗嗦,重复。
絮语 (xùyǔ):指轻声细语,低声说话。
絮乱 (xùluàn):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絮烦 (xùfán):形容烦琐、啰嗦。
絮棉 (xùmian):指棉花,也指用棉花做的填充物。
除了这些常见的词语外,“絮”字还可以与其他字组成一些更复杂的词语,如“絮状”、“絮白”、“絮丝”等,这些词语通常用于描述植物的形态或结构。
了解“絮”字的读音和含义,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些古诗词和成语。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中就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句诗中“蓑笠”的“蓑”字就指的是用草或棕榈叶编织的蓑衣,而蓑衣的填充物就是用“絮”做的。
总而言之,“絮”字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它依然是一个重要的汉字,了解它的读音和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文化和文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