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与国家图书馆、紫竹院公园毗邻而居,有一所致力于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高等学府,它就是中央民族大学。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这里承载着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特殊关怀,也寄托着5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期盼。
历史的积淀,铸就独特的办学理念

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民族学院,当时的创办目的是为新中国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其他专门人才。从最初的“政治学校”到如今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艺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它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以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服务民族地区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己任,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专家学者和各行各业的建设者。
多元的文化,交织成美丽的校园风景
漫步在中央民族大学的校园里,随处可见身着各民族服饰的学生,他们用不同的语言交流着,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56个民族的师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民族博物馆”。学校设有民族博物馆、民族文化交流中心等机构,定期举办各种民族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各民族文化的平台。
学术的殿堂,孕育出栋梁之才
中央民族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不乏在民族学、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历史等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的专家学者。学校设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国家级重点学科,并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发展空间。
未来的展望,续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进入新时代,中央民族大学将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世界一流民族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民族团结一家亲,共谱发展新篇章
中央民族大学不仅是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摇篮,也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窗口。学校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学校还与民族地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定期组织师生赴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央民族大学将继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