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同学们,有没有人像我一样,每次读到“月是故乡明”这句诗,都会忍不住想起家乡的味道,想起家人,想起那些温暖的记忆?
这首诗的名字叫做《杂诗》,是唐代大诗人 李白 创作的。没错,就是那个“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李白!

这首诗写得特别简单,但感情却很真挚。它用短短几句诗,就表达了身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月是故乡明
>
> 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
>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你看,诗中一开始就写了“月是故乡明”。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家乡的月亮,在游子的眼中,要比异乡的月亮更加明亮。
“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这两句诗就更加感人。它写的是母亲对游子的深切爱意。慈母为游子缝衣服,针针线线都是爱,都是对孩子深深的牵挂。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两句诗写出了母亲对游子的担心。她缝衣服的时候,针脚密密麻麻,生怕孩子在外面受苦,生怕孩子迟迟不归。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点明了主题。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即使我们像小草一样微不足道,也无法报答母亲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这首诗虽然短小,却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它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我的家人,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
说到李白,大家对他的印象可能都是“诗仙”,写了很多豪迈的诗篇,比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但其实,李白也有很多描写亲情的诗歌。比如这首《杂诗》,就表达了游子对家乡和母亲的思念之情。
李白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就是因为他的诗歌中饱含着真情实感。他写的是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是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的情感。
所以,下次你读到“月是故乡明”这句诗的时候,不妨想想,你心中最温暖的记忆是什么?也许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也许是朋友之间的欢笑,也许是某个平凡而美好的瞬间。
无论如何,这些温暖的记忆,都是我们心中最明亮的月光。
#
除了《杂诗》,李白还写了很多其他的诗歌,比如《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等等,这些诗歌都非常有名,而且都很有特点。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李白的诗歌,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或者去图书馆借阅李白的诗集。
我相信,你一定会被李白的诗歌所吸引。
最后,我希望大家都能珍惜自己的家人,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因为,月是故乡明,家的温暖才是我们一生最大的依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