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大学!一听到这俩字儿,脑子里是不是立马蹦出图书馆、考试周、还有那些让你头秃的论文?嗯,那都是正经大学的事儿。今儿,我想跟你聊点儿别的,一个更野、更妙、更让人会心一笑的地方——我心里的那个“赵露思大学”。
别急着去搜,也别问它在哪个城市、哪个区。这地方,它压根儿就没墙、没门儿,甚至连个正经的招生简章都没有。它不是钢筋水泥的建筑,它是一种感觉,一种在线的共鸣,是无数个你我,在手机屏幕前,因为一个视频、一个表情包、一句带着那独特口音的话,突然就get到了点啥,然后忍不住,嘿,哈哈哈哈,笑出了声。

说白了,这儿更像是个精神补给站,一个反内卷大本营,一个教你怎么在这个多少有点儿累的世界里,松弛地、自在地、有点儿傻气但特真实地活着。
你想啊,正儿八经的大学教你理论、教技能、教你怎么“成功”。但“赵露思大学”呢?它教的,是人生的非标答案。
头一门课,绝对硬核,叫《真实性原理与实践》。这课上啥?没教材!就看各种素材,看一个人,怎么样可以不完美,可以有点儿小缺点,可以大口吃东西,可以不顾形象地笑,可以在镜头前展现出最原始、最没修饰的状态。而且,重点来了,她还不怕!她就这样大大方方地展示,甚至自嘲。你说神奇不神奇?这门课教你明白,原来“不够完美”也可以是闪光点,原来“接地气”比啥都珍贵。在我看来,这课的学分,可比那些高深的理论值钱多了,它直接作用于你的内心,给你一种,嗯,怎么说呢,一种踏实感。让你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不完美”。
然后是《网络口音与方言学基础》。这门课,简直了!它深入研究各种塑料普通话、地域特色口音,尤其是某种带着独特卷舌音、自带喜感的调调。这不是语言学研究,这是人情味儿研究!它让你发现,原来不标准的口音,不仅不是障碍,还能成为一种辨识度,一种亲切感的来源。听着听着,你就学会了捕捉那种隐藏在口音里的情绪,那种不经意的幽默。这不就是沟通的最高境界吗?不是字正腔圆,而是直抵人心。
再来一门,《当代网络行为艺术与表情包创作》。这课是实践课!教你如何在不经意间,贡献出足以被网友疯传的表情包素材。教你如何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精准传达“无语”、“震惊”、“真香”、“垮掉”等复杂情绪。这可不是演戏,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瞬间捕捉能力。是一种将日常转化为艺术的魔力。你想想,那些流传甚广的表情包,哪个不是从最真实、最抓马的生活瞬间提炼出来的?这门课,简直是社交硬通货制造机。
对了,还有一门课,虽然没正式挂牌,但在“赵露思大学”里,绝对是必修,那就是《在喧嚣世界中保持快乐与能量》。这课的教学方式就是言传身教,看你怎么消化那些有的没的。看你怎么面对压力,怎么自我调节,怎么用“哈哈哈哈”大法化解一切尴尬和不快。这门课不教你鸡汤,不教你伪装的强大,它教你的是一种生命力,一种就算跌倒了,也能爬起来,拍拍灰,继续笑着往前走的韧劲儿。这年头,能真正快乐起来,能消化负面情绪,这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能力啊!这门课的价值,无法估量!
那“赵露思大学”的校园在哪儿呢?嘿,它无处不在。它可能藏在B站那些播放量惊人的考古视频里,藏在微博热搜词条下那些神回复的评论区里,藏在抖音快手那些猝不及防的搞笑瞬间里。你的手机屏幕,就是它的主教学楼。那些让你噗嗤笑出声的瞬间,就是它的自习室。
这儿的学生呢?五湖四海,不限年龄,不限职业。唯一的入学条件大概就是:你得有一颗还没被完全“格式化”的心。你得还能感知到真实,还能为了一点小乐子而开怀,还没完全变成那种“只活在滤镜里”的人。我们这些“校友”,大概都受够了那种绷着、端着、凡事都要计算人设的生活。我们来这儿,就是想喘口气,想找到那种“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样啊!”的共鸣。
你在这儿,看不到高大上的讲座,听不到那些“教你三天赚一百万”的速成法。这里只有最朴实、最直接的情绪传递,只有最不设防的自我展露,只有最没有距离感的互动。在这里,“老师”和“学生”的界限是模糊的。可能一个素人的搞笑视频,就是今天的公开课;可能一条评论,就是今天小组讨论的议题。
我为啥对这“赵露思大学”这么有感触?因为在这个追求“完美人设”、“精致生活”的时代,能有这么一个地方,或者说,能有这么一股清流,告诉你“你本来的样子,就挺好”,这真的太难得了。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个渴望被理解、渴望放轻松的自己。它像一个树洞,让你可以在这里卸下防备,哈哈大笑,或者,只是静静地感受那种“啊,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过”的豁然。
所以,别小看这个“赵露思大学”。它不教你知识,它教你如何去感受生活;它不给你文凭,它给你对抗焦虑的解药;它不提供就业指导,它帮你找回那个快要被遗忘的,鲜活的自己。
下次你刷到那些让你忍不住笑出声的视频,或者看到那些不加修饰、有点儿憨憨的瞬间,不妨想想,你是不是正在“赵露思大学”里上课呢?也许,你我已经在这所无形、却又无处不在的大学里,悄悄地,变成了一个更好、更真实、更快乐的自己。
这儿不毕业,一直在读。
欢迎来到,赵露思大学。感觉对了,你就是校友。怎么样?要不要一起来“进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