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记不太清具体年份,反正那时候专科还没像现在这样,有时候听着带点儿无奈的意味。那时候,能考上个像样的财税学校,尤其是这种省里叫得上号的,家里人脸上有光,自己心里也有底。不像现在五花八门的选择,那时候的路子相对窄,奔着“铁饭碗”去的人多。而山西财税专科学校,就是通往那些银行啊、税务局啊、企事业单位财务科的金光大道之一,虽然只是个“专科”的大道,但足够了,对我们这些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那就是够得着的梦想。
校园嘛,老实说,没多大。跟现在的大学城比起来,简直就是个“袖珍”世界。几栋教学楼,一排宿舍,一个食堂,一个操场,差不多就是全部了。但神奇就在这儿,就在这么个巴掌大的地方,挤满了叽叽喳喳、满怀心事又故作轻松的男男女女。宿舍里呢,永远热热闹闹的,八人间、十人间,床挨着床,桌子挤着桌子。那时候,根本没有“个人空间”这概念,谁有个心事,基本全宿舍都知道了。晚上熄灯后,天南海北地瞎聊,从家里聊到未来,从隔壁班哪个姑娘长得好看聊到期末考试会不会挂科。那种集体生活啊,现在回想起来,又吵又挤,可偏偏带着一股子暖烘烘的人情味儿,像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儿。

学习氛围嘛,嗯,怎么说呢,不算死气沉沉,但也绝对谈不上轻松活泼。毕竟是财税嘛,跟数字打交道,跟条条框框打交道。那些会计原理、税务法规,一开始看,真是枯燥得要命。密密麻麻的文字,绕来绕去的公式,还有那些看着差不多的专业术语,常常让人看到睡着。可架不住老师们厉害啊,他们大多都是从实务部门转过来的,或是在这行深耕多年的。讲起课来,虽然有些板着脸,但能把那些“死”知识讲“活”。比如讲税法,老师会结合当年的实际案例,讲企业是怎么避税、税务局是怎么查的,一下子就把我们的兴趣勾起来了。那时候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的,生怕漏掉哪个细节。考试前图书馆是找不到座位的,教室里也亮灯到很晚,大家都在拼命,因为都清楚,手里的这张文凭,学到的这些专业知识,就是将来吃饭的家伙。
课程里印象最深的,除了会计和税务,还有金融基础。虽然不像综合性大学那么深入,但起码让我们这些门外汉对钱是怎么流动的、市场是怎么回事有了初步概念。别小看这些基础课,真到工作了,你会发现,当初老师随口一提的某个知识点,可能就帮你解决了大问题。那地方教的,就是实打实的技能,是让你能立刻上手干活的本领。不像有些专业,学了一堆理论,毕业了一脸茫然。山西财税专科学校给你的感觉,就是“学了就能用”。这种实用主义,是它最大的特色,也是它存在的价值。
老师们,哎,那时候对他们又敬又怕。有些老师特别严厉,讲课语速飞快,笔记稍微慢一点就跟不上了。下课去问问题,他能给你讲得头头是道,逻辑清晰得不像话。有些老师比较和蔼,总鼓励我们多实践,甚至会分享他们当年在税务局、银行工作的趣事。有个教会计实务的女老师,说话慢条斯理的,但她能把一笔复杂的账务处理讲得跟讲故事一样,让你听得津津有味。这些老师,他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这行是干啥的,需要什么样的人。他们是领路人。
当然,校园生活不止学习。食堂的饭菜,说实话,不咋地,但大家凑一起吃得喷香。周末偶尔去市里转转,那时候交通没现在方便,坐个公交车晃悠好久。最常干的还是在学校附近晃悠,找个小馆子改善伙食,或者去网吧通宵打游戏——虽然知道第二天上课会迷迷糊糊,但年轻嘛,总得折腾点儿啥。还有图书馆,除了学习,也是约会的好地方,哈哈。想想那些青涩的时光,那些偷偷看上哪个同学的小心思,现在都成了遥远的笑话,可那时候,是真真切切的生活。
毕业季啊,那才是一场大戏。每个人都忙着找工作。那时候没现在这么多招聘平台,大家靠的是学校推荐,靠的是师兄师姐内推,更多的是自己跑,抱着简历一家一家地问。看到谁拿到了好offer,大家会真心替他高兴,然后更铆足了劲儿去闯。那股子劲儿,现在工作多少年了,有时候想想,都觉得比现在上班要有冲劲。学校门口的告别,有欢笑,有眼泪,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一点点不确定。我们从这里出发,散向山西的各个角落,甚至是更远的地方,去从事财税相关的工作。
这么多年过去了,山西财税专科学校这个名字,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名字,它是我一段重要人生的印记。它不完美,甚至有些地方现在看来简陋,但它给了我踏入社会的敲门砖,给了我一门养活自己的手艺。它教了我怎么跟钱打交道,怎么理解经济规则,这些东西,远比书本上的知识要管用得多。而且,在那里认识的那些同学,有些至今还是好朋友,大家在各自的领域里摸爬滚打,见面了,聊起当年,总有说不完的话。
听说学校现在发展得更好了,搬了新校区,设备更先进,专业也更多样了。这是好事儿,说明这个职业教育的阵地一直在进步。现在的孩子们选择更多,机会也更多,但我想,当年我们那种朴素的求学心态,那种对一份稳定工作的渴望,那种在有限条件下努力向上爬的劲头,在任何时代,对于像山西财税专科学校这样的地方,都是一种无形但宝贵的财富。它培养的,不仅是懂得会计、税务、金融的专业人才,更是那些愿意踏实肯干、能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的社会中坚。
所以啊,每次听到或者看到“山西财税专科学校”这几个字,心里都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那时候的回忆,有对自己青春的怀念,也有对那个地方培养了我们这些人的感激。它就像一个老朋友,不常提起,但你知道它一直在那儿,承载着好多人的梦想和起点。希望它越来越好,继续为这片土地输送更多有用的人才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