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在键盘上敲着,屏幕上的字模模糊糊的,不是因为近视加深,是真有点熬不住了。抬头看看工位对面,小李那家伙正捧着个保温杯,眼神放空,估计也跟我差不多心思。还有几天来着?数了数,好像就那么寥寥几日了。这日子,怎么就过得这么慢呢?尤其到了月末,到了假期前,简直是度日如年。每划掉日历上的一格,都像是在给精神续命。
早上挤地铁时,闻着那种混合了汗味、早餐味和劣质香水味的空气,心里就在咆哮:解放,快点来吧!办公室里永远有响个不停的电话,处理不完的破事,还有那些言不由衷的客套话。坐在格子间里,感觉自己就像个上了发条的机器人,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输入、输出,唯一的变量就是老板那张阴晴不定的脸。自由,自由在哪里?它藏在日历的某个角落,等着我,等着我们这些被束缚的灵魂。

上次放假是什么时候?好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记忆都有点模糊了。只记得那几天,不用定闹钟,一觉睡到自然醒,窗外的阳光透过窗帘缝洒进来,不是刺眼的白炽灯光。可以穿着睡衣晃来晃去,吃想吃的东西,看想看的剧,或者什么也不做,就静静地发呆。那种感觉,怎么形容呢?就像一棵快枯死的植物,突然被浇灌了生命之水。
现在的日子,节奏太快,快得让人喘不过气。工作塞满了所有缝隙,甚至连睡觉做梦都可能梦到邮件。脑子里整天嗡嗡的,像有无数蜜蜂在里面筑巢。朋友约饭,没空。家里老人打电话,总是匆匆挂断说在忙。自己的爱好呢?早就束之高阁,落满了灰尘。吉他弦断了,画笔干了,书架上的书都快生根发芽了。我们到底在追逐什么?为了那点碎银几两,为了那份安全感,把自己的生活拧巴成了这个样子。
所以啊,这即将到来的假期,不仅仅是休息,它是救赎,是喘息,是给生活一个重新启动的机会。虽然知道假期回来还是要面对同样的一切,但至少,至少能有那么几天,完完全全属于自己。可以去看看大海,吹吹海风,把脑子里的垃圾统统吹走。或者去山里,听听鸟叫,让眼睛从屏幕上解脱出来,看看真正的绿色。再不济,就老老实实窝在家里,把那堆积如山的衣服洗了,把落满灰尘的角落擦干净,做一顿热气腾腾的饭给自己吃。简单,纯粹,就是最奢侈的享受。
公司里,已经有人开始蠢蠢欲动了。小王那家伙,嘴上说着要好好工作,手里却偷偷刷着机票酒店。前台的小姑娘,平时妆容精致,这几天也开始素面朝天,估计是想着赶紧熬完这几天,好去哪里撒欢儿。茶水间里,讨论的话题也从项目进度变成了出行攻略。人人眼里都闪烁着期待的光芒,那种光芒啊,比年会发奖金时还要耀眼几分。大家脸上都带着一丝不加掩饰的放松,仿佛这几天已经提前进入了半休假模式。工作效率?那是什么?能吃吗?哈哈。不过,也别太放松,该交的活儿还得交,不然回来更焦头烂额。
我啊,其实没什么特别的计划。不像他们,要去遥远的地方。我就想在家待着。好好睡几觉,睡到自然醒,然后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想。把平时没时间看的电影刷一遍,或者就放空,任由思绪像野草一样生长。或许叫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顿便饭,天南地北地聊,聊那些无关紧要却能让心里暖洋洋的事。再或者,带上耳机,去家附近的公园走走,看看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风景。那些平日里匆匆掠过的街角,那些树叶在风中摇曳的样子,都是生活里被忽略的细节。
想想还有几天,心里就痒痒的。像小时候过年一样,提前就开始兴奋。衣柜里的那些压箱底的衣服,是不是可以拿出来透透气了?旅行箱是不是该擦擦灰了?虽然我决定宅在家,但这种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它告诉你,嘿,你要逃离了,至少是暂时的逃离。
这几天,工作肯定也是心不在焉的。邮件能拖就拖,会议能躲就躲。领导布置任务,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心里已经在盘算怎么快速敷衍过去。不是我不负责任,是真的精疲力尽了。弦绷得太紧,是会断的。劳逸结合嘛,老祖宗传下来的道理。可惜现实中劳是常态,逸成了稀缺品。
有时候会想,为什么我们这么渴望假期?除了身体的疲惫,更多的是精神的枯竭吧。每天被各种信息轰炸,被各种目标裹挟,我们多久没有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假期,提供了一个暂停的机会,一个关掉外界噪音,倾听自我的机会。或许能重新找到那些曾经热爱却被遗忘的东西。或许能重新连接那些因为忙碌而疏远的人。或许,只是或许,能找回一点点活着的证明,而不仅仅是工作的机器。
看看时钟,指针又艰难地往前挪了一点点。离下班还有几个小时,离假期还有整整几天。这几天,每一分钟都像被拉长了似的。但没关系,我知道终点就在那里。那片自由的绿洲,它在等着我。
最后这几天,得咬咬牙挺过去。把手头的工作做个了结,清清爽爽地迎接自由。把电脑桌面换成海滩或者森林的壁纸,提前感受那种放松的氛围。甚至可以在心里默默演练一下假期第一天睡到日上三竿的场景。
还有几天?不多了。真的。想想就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又能再撑一撑了。加油吧,打工人!胜利就在眼前!那属于我们的时光,即将到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