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讲,贵大这些年变化可大了,从以前那个略显沉寂的角落高校,慢慢往上爬,进了“双一流”的队伍,不容易啊。这爬坡的过程里,有些专业是铆足了劲儿往前冲,有些呢,守着老底子,也算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
咱们先说那些听起来就“高大上”、赶时髦的。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还有那个跟它绑在一块儿说的大数据科学与技术。你想啊,国家不是把贵州定位成大数据中心吗?“东数西算”可是实打实的国家战略。这股风啊,直接就吹进了贵大的校园。这些年,计算机学院那是真金白银地投入,师资也引进不少,学生也挤破头地想进。以前说起贵大的计算机,可能还有点打问号,现在你看,就业率不说百分之百,那也是相当吃香。那些大厂、小厂,只要沾点边儿的,都往这儿跑着招人。学好了,算法、开发、网络安全,出来不愁找不到活儿。当然,这行更新换代快得要死,学得累也是真的,不是个轻松活儿。但要说就业前景,这俩专业绝对是贵大里的“香饽饽”,尤其是在贵州本地,乃至西南地区,大数据这块招牌,贵大是扛得住的。

可别光盯着新潮的看。贵大毕竟是综合性大学,有些专业可是有年头、有底蕴的。像农学,你别觉得土。贵州是什么地方?山多地少,但农业是基础啊!茶叶、辣椒、特色水果、中药材……这些都是宝。贵大的农学院,以前叫农大,底子厚得很。他们的作物学、植物保护、园艺学,这些传统优势学科,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都是有影响力的。别小看那些研究育种的、怎么防治病虫害的、怎么让产量更高的,这才是真正在田埂上、实验室里扎扎实实做事的。学农出来,不一定非要去种地,进企业、进科研院所、甚至做农业规划和管理,路子也宽。而且,随着乡村振兴的号召,农学专业反倒焕发了新的生机。不是说嘛,“面朝黄土背朝天”也能干出一番事业,关键看你学得精不精,能不能把现代技术跟传统农业结合起来。贵大的农学,就透着一股子脚踏实地的劲儿。
再说说工程类的。土木工程啊,机械工程啊,这些也是贵大的老牌专业。贵州这些年基建速度快得惊人,“桥梁博物馆”不是吹的,一条条高速公路、铁路、大桥,都是工程师们一点点设计、建造出来的。贵大的土木,就是为这片土地培养人才的。学这个,苦是肯定的,风吹日晒那是家常便饭,可能还要跑工地。但参与到那些“超级工程”里去,那种成就感,恐怕也是别的专业体会不到的。机械呢,工业的骨架。虽然贵州的工业基础相对弱一些,但机械的通用性强,学出来去制造企业、设备维护、自动化等等,都能找到位置。这些工程类专业,学的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硬碰硬的技术。
哦,对了,贵大还有个挺特别的学院——艺术学院。你可能会想,一个在山里的大学,艺术能怎么样?可别小瞧了。贵州是民族文化大省,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歌舞、他们的蜡染、他们的建筑、他们的节日,都是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贵大的艺术学院,特别是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它们跟贵州本土的民族艺术结合得比较紧。采风啊、研究啊、把民族元素融入创作啊,这些都是他们的特色。学艺术嘛,除了天赋和勤奋,环境也很重要。贵州这种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本身就是个巨大的灵感库。他们的毕业生里,有回乡搞民族文化传承的,有去专业院团的,也有自己创业的。虽然艺术类专业就业可能不如理工科那么“标准”,但贵在能够追求内心的热爱,而且能把贵州的好东西传播出去,这本身就很有价值。
还有一些学科,可能没那么“爆款”,但也很重要。比如法学,社会运行的规则制定者和维护者;经济学、管理学,研究怎么把有限的资源用得更好,怎么让企业高效运转;文学、历史学、哲学,这些是大学的根基,是培养人文素养的。学这些专业,可能毕业后直接对口的工作没那么多,但它们塑造的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很多人后来跨行做得风生水起,靠的就是在这些基础学科里打下的底子。
你问我哪个专业最好?我还是那句话,没标准答案。
学大数据,你得有逻辑脑子,坐得住板凳,喜欢跟代码打交道。出来挣钱也许快,但竞争激烈,得不停学习。
学农学,你得不怕吃苦,对土地有感情,能耐得住寂寞做实验,或者能下得了乡跟农民打交道。它关系到每个人的饭碗,虽然不一定一夜暴富,但稳定、重要。
学土木,你得细心、严谨,体格好点,不介意风吹日晒。能亲手参与改变一个地方的面貌,那种成就感很实在。
学艺术,你得有灵性,感受力强,能沉浸在自己的创作里,也得能耐得住清贫,找到自己的路。
学法学、经济学这些,你得爱思考、爱钻研,能跟各种人打交道,文字功底和沟通能力要强。它们是社会这台大机器的润滑剂和设计图。
说到底,选专业就像找对象,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你得看看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将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别光听别人说哪个好就业,哪个有前途,那些都只是参考。最怕的是,被一个所谓“好”专业绑架了,学得痛苦,毕业了也没干劲儿。
贵州大学的这些专业,它们扎根在贵州这片土地上,不可避免地带着这儿的特色和印记。有些专业的发展,跟贵州近些年的经济转型、产业布局紧密相连,比如大数据、旅游管理(贵州的旅游管理也很有特色,毕竟是旅游大省嘛)。有些则承载着服务地方、乡村振兴的使命,比如农学、一些人文社科类专业。
学校的资源、师资力量肯定有差异。热门专业投入多,实验室、设备可能更新;传统专业师资经验丰富,学术沉淀厚。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一个专业的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院领导的眼光和投入,以及老师们是不是真的把心思扑在教学和科研上。当然,也看学生自己是不是够努力,能不能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
所以,你要真对贵州大学感兴趣,别光看名字,得深入了解。找找专业的课程设置,看看他们的老师的研究方向,有没有你感兴趣的;看看他们的毕业去向报告,了解学生都去了哪里;如果可能,跟在校生或者毕业生聊聊,听听他们的真实感受。
贵州大学的专业,就像那儿的山水,层次丰富,各有各的姿态。有拔地而起的新高峰,也有温润内敛的老风景。选哪个,关键看你自己想攀登哪座山,想欣赏哪片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挺个人的决定,得想清楚了。别到时候,人进去了,心却没进来,那才是真耽误事儿。贵大提供了很多选择,但这选择的权利和责任,最终都在你自己手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