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我说,最近也不知道咋回事,老是魔怔了似的,脑子里时不时就蹦出分宜六中的影子来。你想啊,都过去多少年了?可那些画面,那味道,那声音,跟刻在脑子里似的,怎么都抹不掉。今天就想絮叨絮叨,关于那个地方,分宜六中,我的六中。
它不是啥传说中的名校,不是那种一听名字就自带光环的地方。说白了,就是我们那时候,普普通通一所初中。可就是这么个地方,它硬生生把我,把我们这帮半大不小的野猴子,给摁在那里,度过了人生中最别扭、也最生猛的那么几年。你说,能不记得它吗?

那校门儿,现在长啥样了?记忆里,好像不是特气派那种,灰扑扑的,两边儿有墙,墙上贴着各种通知。最怕的就是放榜那天,成绩单一贴出来,乌泱泱一群人围着看,看得脸都绿了。考得好的,那真是走路带风,尾巴都要翘到天上;考砸的嘛……恨不得地上有条缝直接钻进去。现在想想,那时候为了一两分,心都能提到嗓子眼,真是傻得可爱。
进了门儿,右手边儿是操场。嗐,那操场!不是那种塑胶跑道,就是沙土的,晴天儿扬灰,雨天儿稀泥。可就在那上面,我们跑啊跳啊,摔得一身土,也笑得没心没肺。体育课永远是最欢乐的时光,尤其男生,踢球踢得鸡飞狗跳,裁判?不存在的!全凭嗓门儿大!夏天热得像蒸笼,我们就躲在角落里,偷偷摸摸撕几片梧桐树叶玩儿。那棵老梧桐,不知道还在不在?它的叶子特别大,可以当扇子使,也能拿来写字,写完揉一揉丢掉,感觉特潇洒。
教学楼嘛,那时候是红砖的,几层高,楼道里永远回荡着跑上跑下的脚步声,还有老师突然拉开门抽查早读的惊悚音效。教室呢?哎哟喂,那真是人间百态。靠窗的位置永远是神仙位,能看到外面偶尔飞过的鸟,能感受微风吹进来。后排呢,那就是学渣根据地,睡觉、传纸条、看小说……啥都干。当然,前排的也不是都是乖宝宝,一样有心思活络的。每张桌子,每张椅子,都刻满了岁月的痕迹,还有我们刻上去的各种鬼画符,人名儿、座右铭(临时想出来的)、甚至是偷偷画的漫画。现在想起来,那简直是我们的“行为艺术”展。
说到老师,这绝对是六中记忆里浓墨重彩的一笔。哎呀,风格那叫一个多样化!有那种特别严厉的,一个眼神儿扫过来,全班立马鸦雀无声,吓得你大气都不敢出。也有那种特别温柔的,说话轻声细语,像讲故事一样,让你不知不觉就听进去了。还有那种特搞笑的,上课自带段子,讲得你前仰后合,可下课问问题,他又特别认真。
印象最深的?有好几个!比如教语文的王老师,瘦瘦高高的,戴个眼镜,讲课引经据典,偶尔还会吟两句诗,搞得我们一帮土包子觉得语文这玩意儿好像还挺有意思的。还有数学老师,是个女老师,脾气特好,每次有同学去问难题,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讲,有时候一道题能讲好几遍,脸上一点儿不耐烦都没有。那时候就觉得,哎呀,老师也不容易啊!
当然,也有那种让我们又爱又恨的。比如体育老师,你知道吗?他特喜欢跑圈儿,一言不合就让我们跑!三圈!五圈!简直是魔鬼训练!可下课了,他又会跟你聊聊球星啊,讲讲外面世界的事儿,让你觉得他其实也挺可爱的,就是有点儿“变态”。
食堂?哈哈,六中的食堂,那味道嘛……怎么说呢?就是“六中味道”!永远是那么几样菜,永远是那么个做法。最受欢迎的?土豆丝炒肉!排队能排老长!最害怕的?绿油油的青菜汤,里面漂着几片可怜的叶子,没啥味儿。可那时候我们胃口好啊,吃啥都香。一块钱一份饭,五毛钱一份菜,都能吃得满头大汗。现在外面的山珍海味,吃起来总觉得少了点儿啥,也许少的就是那种,跟同学挤在一起,你一口我一口,还互相抢着吃,然后一起吐槽食堂大妈手抖给肉少的那份儿热闹劲儿吧。
六中啊,它就像一个大熔炉。来自不同的村子,不同的街道,不同家庭的孩子,全都在这儿汇集。我们一起上课,一起下课,一起疯,一起闹,一起为了月考成绩唉声叹气,一起为了运动会拔河比赛喊破嗓子。那时候的友谊,挺纯粹的。可能就因为你借我一支笔,我帮你抄个笔记,或者下课一起去学校后门的小卖部买个辣条,这种小事儿,就能建立起革命情感。
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前,紧张得要死。晚上偷偷摸摸跟几个哥们儿约在操场,说是复习,其实就是互相壮胆,抱怨老师出的题太难,感叹人生太苦逼。结果呢?复习没咋复习,倒是聊了一晚上将来想干啥,谁要去闯深圳,谁要回老家种地。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梦想多单纯啊,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可那种感觉,真好。夜里操场特安静,偶尔能听到远处的狗叫声,抬头看星星,觉得整个世界就剩下我们几个。
六中还教会了我啥?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虽然那时候觉得那些公式定理枯燥得要死。它教会我怎么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怎么在群体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怎么处理小矛盾,怎么分享快乐。它教会我啥叫竞争,啥叫挫折,啥叫坚持。被老师批评了,心里委屈得不行,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可还得强忍着。考砸了,回家挨训,第二天还得硬着头皮去学校。可就是在这些磕磕绊绊中,我们慢慢长大了,皮实了。
现在六中肯定变化很大了吧?听说盖了新的教学楼,有了空调教室, maybe还有了啥高科技设备。好事儿,肯定比我们那时候条件好太多了。可我总觉得,有些东西,变了也就变了,找不回来了。比如那股子老旧的味道,红砖墙的触感,还有,最重要的,那时候那种傻乎乎、直愣愣、对啥都充满好奇又有点儿畏惧的我们。
六中,它不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它更像是我成长的底色。在那儿摔过跤,哭过鼻子,笑岔过气儿,做过白日梦。它不像大学那样,给了我明确的专业方向,也不像工作那样,教会我谋生的本领。它更像是一个,让我摸索自己、认识世界最初的起点。
每次回分宜,路过六中门口,总忍不住慢下来,多看几眼。有时候甚至会想,进去看看?但又有点儿怕。怕看到完全陌生的景象,怕找不到熟悉的角落,怕那种记忆里的味道已经烟消云散。更怕,怕看到现在那些孩子们,意气风发的样子,突然觉得自己老了,青春真的只存在于回忆里了。
也许,六中最好的样子,就让它永远定格在我脑海里吧。那棵老梧桐,那块土操场,那间刻满字迹的教室,那些或严厉或慈祥的老师,那些一起傻乐一起犯愁的兄弟姐妹。
写了这么多,好像也没个头绪,东一句西一句的。但这就是我想说的,关于分宜六中,关于我的六中。它就像一个老朋友,虽然不常联系,但你知道它就在那儿,承载着你一段无法复制的时光。那些日子,回不去了,但想起来,心里总是暖暖的,又有点儿涩涩的。嗯,我的六中。那段日子,真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