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说到重庆大学的宿舍,脑子里立马嗡地一下,画面感就来了。那种感觉,怎么说呢?不是住酒店,不是住自己家,它就是... 就是重庆大学的宿舍,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我现在嘛,早就不在学校了,有时候走在外面,突然闻到一股子熟悉的味道,或者听到某个特定的声响,就会瞬间被拉回那段日子,那个——嗯,姑且叫它“家”的地方吧。
你看啊,重庆大学,不是都说它有“山”的buff加成嘛?尤其我们虎溪校区(当年我可是实打实的新校区人),那家伙,是真的大!宿舍楼也是一栋一栋跟蘑菇似的,散落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不像老校区(沙坪坝那边)那么紧凑,虎溪这边,去趟食堂都得走个十来分钟,去个教学楼?赶时间得靠跑!但宿舍,那真是你大学生活最最核心的地盘,没有之一。

我住的是那种标准的四人间。你说标准?其实一点也不标准。每栋楼、每个房间可能都有些微妙的差别。但大差不差的配置嘛,大家都知道:四张床,四张书桌,四个衣柜。没了,哦不,还有个小阳台,和...一个连体卫生间,里头包含马桶和淋浴。就这么点地儿,得挤下四个人,以及他们四年积累下来的所有家当。你想想那画面,壮观不?
刚进校门,人生地不熟,拎着大包小包找到自己的宿舍楼,那感觉跟开盲盒似的。推开门之前,心里那个小鼓敲得呀,不知道即将面对的是哪三位“室友”。结果呢,你猜怎么着?大部分时候,就是萍水相逢,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大家瞅着对方,有点好奇,有点尴尬,谁也不敢声儿大。前两天那叫一个客气,上厕所都得问一句“有人用吗?”。但大学宿舍的神奇之处就在这儿,它像个巨大的熔炉,把你和完全不同背景的人扔进去,硬生生地搅和在一起。
慢慢地,那点客气劲儿就没了。暴露本性是迟早的事儿。有人晚睡,有人早起;有人爱干净到一天擦八遍桌子,有人呢,袜子堆成山能闻出历史的味道;有人半夜打游戏嗷嗷叫,有人呢,戴着耳机听课听到睡着。你以为四个人住一起是演青春偶像剧啊?狗屁!那是实打实的生活流纪录片。柴米油盐,哦不,是外卖泡面、内务卫生、作息冲突、甚至因为谁动了我的充电器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儿,都可能引发“宿舍战争”。
但话说回来,也正是这些摩擦和碰撞,才让原本陌生的四个人,慢慢有了交集,有了故事。谁考试没过,大家一起骂教授;谁谈恋爱了,集体贡献狗粮和吐槽;谁生病了,默默递上热水和药。那些深夜的卧谈会,从宇宙人生的终极哲学,聊到今天食堂的菜有多难吃,聊到喜欢的姑娘/小伙子,再聊到未来渺茫的前途。嗓子都哑了,眼皮都打架了,还是舍不得睡。那才是真情实感,不带任何伪装。
说到宿舍条件,老实说,重庆大学的宿舍,尤其是早期的那些,跟现在那些动辄上床下桌、独立卫浴、空调拉满的“豪华”宿舍比,那确实是... 朴素。我们那时(哎呀,不小心暴露年龄),夏天是真的靠小风扇续命,冬天呢,全凭一身正气扛过去。空调?那简直是奢侈品,只有部分楼栋有,而且你还得为它的电费操心。
热水?这可是个大问题!不是你想洗澡就能洗的。有固定的供水时间,还得刷卡计费。运气不好,赶上人多的时候,水流小得跟绣花针似的,温度呢?飘忽不定。要么烫得你吱哇乱叫,要么凉得你怀疑人生。但也就那样了,大伙儿都一样,挤在一个屋檐下,吐槽都吐槽到一块儿去了。有时候停水了,哥儿几个只能面面相觑,或者干脆去澡堂挤一挤,那又是另一种“群居”体验了。
网络嘛,当年也是个梗。不是免费的午餐,得按流量或者包月交钱。网速嘛... 你懂得,高峰期卡得你怀疑人生。想当年,为了抢那点可怜的带宽,多少人练就了一身凌晨三点起床下载的本事。不过后来学校好像升级了,条件越来越好,现在的学弟学妹们,应该没受过这份罪了吧?上床下桌据说也越来越普及了,不像我们那时,还是那种上下铺,下面一张小小的书桌,转个身都嫌挤,东西多点儿就乱得跟狗窝似的。
但是啊,就是这样的环境,逼着你学会了收纳(虽然大多数时候是失败的)、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和不同的人相处、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它不是个舒适区,它是个磨练营。你得自己打扫卫生,自己洗衣服(洗衣机得排队!或者手洗,那酸爽!),自己解决吃饭问题(外卖成了救星,楼下的便利店更是续命站)。
宿舍楼下的小卖部,简直是另一个次元的存在。饿了?去!渴了?去!想买个啥急用的?去!老板和老板娘可能比你辅导员还熟你。考试周的时候,那里就是不夜城,泡面、咖啡、红牛,堆成山。大伙儿蓬头垢面地冲下去,抓起一堆东西又冲回去,那种紧张又亢奋的气氛,现在想想还觉得有点热血。
搬离宿舍那天,其实没什么轰轰烈烈的感觉。就是一件件把东西收拾好,把空空的行李箱重新装满。看着那住了几年的小空间,床是空的,书桌是空的,衣柜也是空的。墙上的贴纸撕掉了,留下一块块浅色的印记。地上的灰扫干净了,但好像还有点什么看不见的东西留在那里。是气味?是声音?是那些没说完的话,没做完的事?
那些年,我们在重庆大学的宿舍里,笑过,哭过,争吵过,也和好过。一起通宵学习(划掉,一起通宵打游戏/看电影),一起分享零食,一起吐槽老师,一起憧憬未来。那个不大的房间,承载了太多太多的青春碎片。它脏过,乱过,吵过,闹过,但它也是你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拥有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虽然是和别人共享的),是你从一个依赖父母的孩子,开始向独立的大人转变的重要驿站。
所以啊,别光看那些表面的条件。重庆大学的宿舍,它不只是个提供床铺的地方,它是你大学生活的缩影,是你和室友们共同创造的一个小宇宙,是你所有喜怒哀乐、鸡飞狗跳、以及悄悄成长的最佳见证者。搬走了,可能再也回不去了,但那些味道、那些声音、那些面孔、那些傻事儿,都牢牢地刻在记忆里,一辈子也忘不了。
现在回想起来,偶尔还会怀念那种挤在一起的感觉,那种虽然简陋但充满人气儿的小屋。那不仅仅是宿舍,那是我们一起经历风雨、一起分享阳光的地方。重庆大学的宿舍,我的青春,就实实在在地装在那里头了。你说,这玩意儿,能不让人想吗?能随便就忘掉吗?不能。它就是你大学生活里,最真实、最扎根、最有温度的那个角落。而且,只有住过的人,才真正懂得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