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首经贸,哎呦喂,这名字。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是不是听着就特实在?没北大清华那么响当当,也没人大外经贸那么高大上,更别提那些艺术类院校的飘逸。但它,它有它自己的劲儿,一种特别接地气的、属于北京这座城市底色里的那股子劲儿。
这不,前两天路过宋家庄,猛地就想起来了,首经贸!嗨,那地方儿,承载了我不少回忆,虽然我不是正经八百从那儿毕业的,但那些年,朋友多、跑得勤,感觉半个魂儿都搁那儿了。

它在丰台!哈哈,重点来了。不是海淀那种大学扎堆儿、文化气息浓到腻的地方。丰台,怎么说呢?更生活化,更真实。你出了校门,不是书店咖啡馆一条街,更多的是小区、菜市场、各种小馆子,还有,当年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小吃街(虽然好像拆得七七八落了)。土吗?也许吧。但它有烟火气,是那种你能在里头扎根、过日子的地方。不像有些学校,像个精致的象牙塔,你得端着。首经贸不是,它敞亮着,接纳着。
进门,感觉不太一样。不是那种老牌名校的庄重感扑面而来,也不是新校区的冷冰冰高科技范儿。有点像...一个大型社区?嗯,带着求知欲和年轻人那股子闯劲儿的大型社区。你瞧,那些教学楼,有的挺新的,玻璃幕墙闪着光,有的就老实巴交的,红砖水泥,看着就踏实。混搭,特别像北京这座城市本身,新旧交织。
那个大操场,我的天,那地方儿四季景色都不一样。夏天绿油油的,晚上纳凉、跳广场舞、散步的人比学生还多,有时候能看见踢野球的大爷们,脚法比小年轻还溜!冬天,哎呀,风那个大啊,呼呼的,操场空旷得都能听见风声,有时候雪后银装素裹,又美得不像话。跑步?情侣散步?还是失恋了默默绕圈?那片绿茵地(或者冬天的白雪地)见证了太多。
图书馆!我的神!永远是战场!特别是考研季,那个人气儿啊,跟不要钱似的往里挤。我记得有一次,为了陪朋友抢个考研座儿,我俩早上不到六点就去了,天还没亮透呢,门口已经排了一小队!进去后那个百米冲刺啊,简直是大学生涯里最刺激的运动项目。找个座儿?得拼手速,拼运气,拼人脉(占座儿这种事儿... 你懂的)。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能在图书馆找到个好位子,比考个好成绩还难!但你看看那些伏案的身影,密密麻麻的,大家伙儿铆足了劲儿在啃书、刷题,那种氛围,怎么说呢,压抑又充满希望,特别真实。
首经贸的学生嘛... 怎么说呢?挺拼的。你知道,学经济、贸易、管理这些,出来得找工作,得变现,得在残酷的社会里站稳脚跟。大家骨子里透着一股子务实劲儿,目标特别明确。不是说他们不浪漫,不理想主义哈,谁不是年轻过?写诗写歌的事儿,谁没干过?但他们可能更早地,就闻到了职场那股味儿,知道光有诗和远方不行,还得有饭票,还得有能打的硬本领。
看看他们发的简历,那叫一个漂亮!实习经历一条一条的,什么大厂小厂,国企外企,能去的都去过。学业上,可能不是那种理论上的天才,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贼强!老师给个case,他们能给你分析得头头是道,各种数据、模型,套用得挺溜。这可能跟学校的培养方向有关,更偏向应用型人才吧?
课程?听朋友讲,不少课挺硬核的,尤其是那些核心专业课,微观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 听着就脑仁疼。老师嘛,也是各种类型都有。有的特严谨,讲得那叫一个深入浅出(或者深入深出,把你绕晕);有的又特接地气,用各种段子、案例,甚至人生经验,把你从教材的枯燥里拽回现实。考试前,整个校园都弥漫着一股紧张兮兮的味道,走廊里都是背书的,树底下都是拿着笔记晃悠的,咖啡馆里都是通宵的。嗯,大学嘛,不就是这么过来的?
首经贸在京城的大学圈子里,可能不属于金字塔尖儿那几所。它的光环没那么耀眼。你跟人说“我哪个哪个大学的”,清华北大,那自带BGM。首经贸?可能得解释一下,“哦,就是那个...学经济贸易的那个?” 但这恰恰是它的魅力所在,你知道吗?它不像有些学校,光环太大,进去就自带光芒,毕业就顺理成章。首经贸得你自己去挖,去感受,去拼。它提供了一个平台,但能不能跳得高,全看你自己。
我喜欢这种感觉,真实。没有那么多虚头巴脑的东西。大家来了,就是奔着学点真本事,将来能养活自己,能过上好日子去的。可能目标没那么“高尚”或者“宏大”,但特别实在。这种实在劲儿,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反而显得难能可贵。
我还记得有一次,陪朋友去听一个讲座,一个校友回来分享创业经历。讲得那叫一个真诚,遇到的坑、踩过的雷,失败了多少次,怎么爬起来的... 没有打鸡血,没有成功学,就是实打实的分享。底下的学生听得特别认真,不停地记笔记、提问。那时候我就觉得,嗯,这就是首经贸吧,务实,较真,对未来充满渴望,也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
它的校园,不大不小,走着挺舒服。秋天的时候,校园里那金黄的落叶,铺满了小路,特别美。冬天的雪景,白茫茫一片,干净得能洗涤心灵。春夏就更不用说了,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每个角落都有故事,虽然可能不是轰轰烈烈的大故事,但都是属于在那儿待过的人的,小小的,暖暖的,或者有点心酸的,真实的故事。
所以啊,说起首经贸,我脑子里跳出来的不是什么高楼大厦,也不是什么名人校友榜(虽然肯定有厉害的人物)。是那些在图书馆拼搏的身影,是在大操场上挥洒汗水的笑脸,是小吃街(即使没了)那股子烟火气儿,是冬天教学楼里暖气烘得人昏昏欲睡的感觉,是夏天傍晚教室里依然亮着的灯。
它可能不是你第一志愿里最闪亮的那颗星,但它绝对是那种,你来了,待久了,会发现它挺有料、挺靠谱的地方。它培养出来的孩子,身上有股韧劲儿,知道怎么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知道怎么在现实世界里摸爬滚打。
首经贸,不只是一所大学。对我来说,它更像一个符号,代表着一群在北京这座城市里,默默努力、踏实前行的年轻人。他们没有顶级的资源,没有响亮的出身,但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和脑袋,一点一点地,为自己,为家人,挣一个更好的未来。
它可能不是最完美的,但它绝对是真实的,有温度的。是一个,你去过,待过,就会懂它的好的地方儿。如果你问我,首经贸是啥感觉?我会告诉你,是那种,你知道未来很难,但依然愿意低头,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的,那种——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