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有什么大学?一个土著掏心窝子给你盘点(内含报考生活指南)
每次有外地朋友,尤其家里有高三娃的,聊着聊着就甩过来一句灵魂拷问:“哎,你们菏泽……有什么大学啊?”
嘿,你别说,这问题问得,既简单又复杂。简单在于,你要是只想听个标准答案,那我一句话就能给你打发了。但复杂在于,这几个字背后,藏着我们菏泽人那种有点骄傲又有点“憋屈”、五味杂陈的复杂心情。

今天,我就不跟你扯那些干巴巴的官方简介了。咱就当是在菏泽街头找了个小马扎坐下,我,一个土生土长的菏泽人,给你好好盘一盘,掰扯掰扯我们菏泽的大学,到底是个什么“成色”。
头把交椅,毫无疑问:菏泽学院
你要问菏泽有什么大学?那第一个蹦到所有本地人脑子里的,必须是菏泽学院。
它在哪?就在大学路。这名字起得多直白,多有排面!对于我们这些在菏泽长大的孩子来说,那座横跨在大学路上的天桥,简直是菏泽的青春地标。多少情侣在上面吹过晚风,多少毕业生穿着学士服在那儿合影,那桥,见证了太多人的四年光阴。
菏泽学院,在老一辈人嘴里,还习惯叫它“菏泽师专”。别小看这个“师专”的底子,这恰恰是它最硬核的实力所在。所以,如果你想当老师,尤其是中小学老师,那菏泽学院的师范类专业,在鲁西南这一片儿,那是相当有说服力的。
当然,人家现在是正儿八经的综合性本科院校了。除了师范,它的生物类专业也很有看头。为啥?朋友,你不会不知道菏泽是“中国牡丹之都”吧?所以,菏泽学院的牡丹学院、牡丹产业研究院,那绝对是全国独一份的“隐藏款”!想象一下,别人的大学专业是研究代码、研究金融,你的专业是研究怎么让牡丹开得更艳,怎么从牡丹里提取精油、做出化妆品……是不是瞬间觉得又浪漫又有“钱”途?
聊聊校园生活和感觉吧。
菏泽学院有两个校区,老校区在市中心,烟火气十足,出门就是各种小吃摊、商业街,生活便利得不行。你想想,上完晚自习,蹬个共享单车,三五分钟就扎进烧烤摊的人声鼎沸里,那感觉,绝了!新校区在丹阳路上,更大、更现代,也更……安静。有一种大学城该有的样子。
说实话,它可能不是985,也不是211,甚至在山东省内都不算顶尖。但,它是我们菏泽自己的大学。它像一个温厚的长者,承载了这座城市的文化血脉,也为无数普通家庭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向上攀爬的坚实台阶。它不张扬,但它就在那里,稳稳当当。
另一座“山头”: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聊完了菏泽学院,你以为就结束了?天真!
在菏泽,还有一个“王者”级别的存在,虽然名字里带的是“专科”俩字,但它的分量,一点不比菏泽学院轻。那就是——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我们本地人都亲切地叫它“菏泽医专”。
这地方,简直就是菏泽医疗系统的“黄埔军校”。
你去菏泽任何一家医院,从市立医院到县区医院,再到社区卫生服务站,随便抓一个护士、医生,问问哪儿毕业的,十有八九会告诉你:“医专的。”
如果说菏泽学院是菏泽的“文科状元”,那医专就是“理科尖子”,专攻一门,精益求精。它的王牌专业,像护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技术,那都是每年挤破头的存在。为什么?因为太好就业了!从这里走出去的,那都是实打实要上“战场”的天使白,动手能力强,基本功扎实,用人单位抢着要。
我有个发小,当年高考分数其实够个普通本科,但她铁了心要学医,就报了菏泽医专的护理。当时我们都觉得有点亏,结果呢?人家毕业后直接进了市立医院,工作稳定,待遇不错。我们这些上了本科的,还在为找工作焦头烂额。你说,这选择,谁对谁错?
所以,对于分数可能上不了顶尖医科大学,但又对医学抱有热忱的同学来说,菏泽医专绝对是一个性价比超高的选择。它给你的,不是一张空泛的文凭,而是一门能让你安身立命的硬核手艺。
新晋力量与其他“潜力股”
除了这两位“老大哥”,菏泽的大学版图也在不断扩张。
-
齐鲁工业大学(菏泽校区) :这可是个“新贵”。挂着“齐鲁工业大学”的名头,起点就不一样。虽然目前还在发展初期,但专业设置紧贴现代产业,比如化学工程、食品科学,听着就很高大上。对于想在工科领域发展的同学,这绝对是值得关注的潜力股。它的到来,像一条鲶鱼,搅动了菏泽高等教育这池春水。
-
菏泽职业学院、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这两所是职业教育的代表。别一听“职业”两个字就觉得矮人一头。现在的职业教育,早就不是以前的“差生收容所”了。它们更注重实践、注重技能,校企合作搞得风生水起。比如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听着接地气,但人家培养的是高端家政管理、婴幼儿托育人才,市场需求大着呢!
一点心里话:高考大市的“甜蜜负担”
说到这儿,我心里其实有点五味杂陈。
你知道吗?菏泽,常年是山东乃至全国闻名的“高考大市”。每年都有近十万的考生,浩浩荡荡地走上高考这座独木桥。我们这里盛产学霸,我们为教育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资源。
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是:我们盛产学霸,但我们留不住学霸。
每年高考放榜,那些考出高分的“天之骄子”,他们的目光几乎无一例外地投向了北京、上海、南京、济南、青岛……投向了那些拥有985、211光环的城市。
而我们本地的这几所大学,承接的更多是分数中等,或者追求稳定、务实选择的本地和周边生源。
这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一个现实。
它就像一个勤劳的母亲,含辛茹苦养大了一群优秀的孩子,然后微笑着目送他们奔向更广阔的天地,自己则默默守在家乡,继续 nurturing(培育)下一代。
所以,当一个外地朋友问我“菏泽有什么大学”时,我内心的潜台词其实是:我们有大学,它们很努力,也很有特色,培养了无数为这座城市发光发热的人。但我们更渴望,能有朝一日,拥有一所能让那些最顶尖的“自家孩子”心甘情愿留下的大学。
菏泽这片土地,正在努力。齐鲁工大校区的落地,就是一个信号。我们正在从“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艰难地跋涉。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当再有人问“菏泽有什么大学”时,我的答案会更长、更响亮,甚至会带着一丝凡尔赛的口气说:“哎呀,太多了,你想报哪个方向的?”
我期待着那一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