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的用法终极指南:从入门到精通,让你彻底玩转这个“小幽灵”

嘿,朋友!咱们今天来聊个“小”东西——it

我知道,我知道。你可能心里在嘀咕:“it?这玩意儿也值得专门写一篇长篇大论?不就是‘它’吗?我三岁就认识了。”

it的用法

打住!如果你真这么想,那今天这篇,你还真就来对了。因为在英语的世界里,it可绝不仅仅是那个指代桌子、椅子、小猫小狗的“它”。它是个幽灵,是个演员,是个万能的补位王,是个低调的扫地僧。你以为它平平无奇,实际上它掌管着英语语感的半壁江山。用得好,你的句子瞬间活色生香,地道得能让老外都愣一下;用不好,那就……嗯,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式英语”那味儿了。

所以,搬个小板凳坐好,泡杯茶,咱俩今天就把it这个小妖精的“七十二变”给扒个底朝天。


第一变:影子主角,或者叫“顶包侠”——形式主语 (Formal Subject)

这是it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让人迷惑的高级用法。

想象一个场景:你想表达一个特复杂的观点,比如“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跑步对身体健康有天大的好处”。

按中文的逻辑,我们可能会直接翻译成:"To get up at 5 a.m. every morning for a run is super good for health."

语法上……没错。但听起来呢?——巨!其!别!扭!

感觉就像一个脑袋巨大、身体瘦小的火柴人,头重脚轻,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英语不喜欢这样。它追求一种平衡感。所以,“顶包侠”it就闪亮登场了。

它会说:“嘿,‘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跑步’老兄,你太长了,先去后面歇着,我来给你占个座!”

于是,句子就变成了:

It is super good for health to get up at 5 a.m. every morning for a run.

看到了吗?it像个影子一样站在了句首,当了个临时的、形式上的主语。而真正的主语,那个“大家伙”,被优雅地请到了句子的后半部分。整个句子瞬间就平衡了、顺畅了、地道了!

这,就是形式主语的魔力。

再来几个栗子,你感受下:

  • It's a pity that you missed the party. (你错过了派对,真是个遗憾。)

    • 真正的“遗憾”是啥?是“that you missed the party”这整件事。 it 只是个引子。
  • It remains a mystery why he suddenly resigned. (他为什么突然辞职,至今仍是个谜。)

    • 什么“仍是个谜”?是“why he suddenly resigned”这整个问题。

【敲黑板划重点】:以后但凡你想用一个动词不定式(to do)、动名词(doing)或者一个从句(that/whether/why...)来当主语,先别急着一股脑儿往句首塞!请出我们伟大的“顶包侠”it,把真正的主语扔到后面去。这个小小的操作,是你英语水平从“能看懂”到“会把玩”的质的飞跃。


第二变:万物皆“it”,那个无所不包的“老天爷”

这一变,就更玄乎,也更体现语感了。

问你几个问题:“下雨了”,英文怎么说?* Raining. (X)* The sky is raining. (呃……也行,但很奇怪)* 正确答案是:It's raining.

“现在九点了”,英文怎么说?*It's nine o'clock.

“从我家到公司要半小时”,英文怎么说?*It takes half an hour from my home to the office.

发现没?在这些句子中,it到底指代的是谁?是“天”?是“时间”?是“路程”?

都不是,又都是。

这里的it,你可以理解为一种“虚指”,它不具体指向任何一个名词,而是指向一个抽象的、泛泛的、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情况”。它可以是天气、时间、距离、温度、环境……甚至是某种难以言喻的氛围。

这用法简直是懒人福音,也是语言的智慧。你不需要去纠结“到底是谁在下雨”,是雷公电母还是萧敬腾。在英语的语境里,就是“it”在下雨。这个it,就是那个客观存在、包罗万象的“世界本身”。

最有意思的是这个:

A: "How's it going?" (最近咋样?)B: " It's complicated." (一言难尽。)

这里的两个it,简直是精髓中的精髓。第一个it指的是你的“生活、工作、感情等一切的总和”,第二个it指的是对前面这个“总和”的状况描述。短短几个词,信息量爆炸,还充满了该死的情绪张力。

所以,别再小看 "It's sunny" 这种句子了。它背后,是一种“懒惰”而高效的哲学。


第三变:聚光灯,“亮瞎你眼”的强调句 (Cleft Sentence)

准备好了吗?我们要上难度了。这也是it最“骚”的一个用法,用好了,你就是人群中最靓的仔。

想象一下,你平平无奇地说了一句:“我昨天在公园里碰到了汤姆。”* I met Tom in the park yesterday.

太普通了,毫无波澜。但如果你想强调某个信息,比如,你想说“是我,不是别人,碰到了汤姆”,或者“我是在公园里,不是在超市,碰到的他”,怎么办?

这时候,it带着它的聚光灯来了!

基本句式:It is/was + [你要强调的部分] + that/who + [句子其他部分]

看好了,变形开始!

  1. 强调“我” : > It was I who met Tom in the park yesterday. > (是 昨天在公园里碰到了汤姆。)

  2. 强调“汤姆” : > It was Tom that I met in the park yesterday. > (我昨天在公园里碰到的是 汤姆 。)

  3. 强调“在公园里” : > It was in the park that I met Tom yesterday.

    • (我昨天是在 公园里 碰到汤姆的。)
  4. 强调“昨天” : > It was yesterday that I met Tom in the park. > (我是在 昨天 在公园里碰到汤姆的。)

感受到了吗?it就像一个舞台导演,它把聚光灯“啪”地一下打在你想要突出的那个演员身上,其他部分都成了背景板。这种句式,充满了戏剧性和节奏感,在演讲、辩论或者你想让某句话掷地有声的时候,简直是神器!

下次跟人争论,别只会说 "You are wrong!",试试 "It is you who misunderstood my point!" (是,搞错了我的意思!),气场是不是瞬间两米八?


第四变:又是“顶包侠”?这次是宾语替身——形式宾语 (Formal Object)

没错,我们勤劳的it不仅能顶替主语,还能顶替宾语。逻辑和形式主语一毛一样,都是为了句子的平衡感和美感。

有些动词,比如 find , think , feel , make , consider ,它们后面喜欢跟一个宾语,再跟一个形容词来描述这个宾语(宾语补足语)。

比如,我想说:“我发现早起很困难。”

直译过来:"I find to get up early difficult." ——又来了!头重脚轻2.0版本!“to get up early”这个“大块头”宾语,夹在中间,把 find difficult 分隔得太远,读起来贼费劲。

怎么办?老办法!请it出马!

I find it difficult to get up early.

完美!it再次担当了“顶包侠”,当了个形式上的宾语,把真正的宾语“to get up early”甩到了句子末尾。句子结构立刻变得清爽、干练。

再来几个:

  • Technology makes it possible for us to work from anywhere.

    • (科技使 我们能随时随地工作 这件事成为了可能。)
  • He considers it his duty to take care of his parents.

    • (他认为 照顾父母 是他的责任。)

【个人小贴士】:这个用法,我管它叫“优雅甩锅法”。当你觉得一个宾语太长太啰嗦,影响了动词和它的小伙伴(宾补)之间的亲密关系时,就毫不犹豫地用it把这个“大长腿”宾语给“甩”到句尾去!


收官:把 it 活成一种本能

好了,聊了这么多,从“影子主角”到“万物皆可”,从“聚光灯”到“宾语替身”,你现在还觉得it只是个简单的“它”吗?

it是英语这门语言里,一个充满了智慧和弹性的设计。它就像一个万能的关节,连接着句子里各种笨重或抽象的部件,让整个语言机器运转得更加顺滑、高效、富有节奏感。

掌握it的用法,不要去死记硬背那些“形式主语”、“形式宾语”的语法术语。你要去感受它。

  • 当你感觉句子头重脚轻时,问问自己:是不是该让 it 来当个“顶包侠”了?
  • 当你想谈论天气、时间这些没主儿的事时,大胆地把 it 叫出来。
  • 当你想让自己的观点脱颖而出时,别忘了 it 手里那盏“聚光灯”。

把它玩起来,在你的口语和写作里反复地、甚至刻意地去使用它。一开始可能会有点刻意,但慢慢地,它就会融入你的血液,成为你语言的本能。

到那时你就会发现,这个小小的、不起眼的单词,才是通往地道英语之路的,那把最神奇的钥匙。

去吧,让it开始为你施展魔法!

暴打柠檬红
  • 本文由 暴打柠檬红 发表于 2025-08-1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lubanyouke.com/7857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