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儿,咱今天聊个特扎心,但又不得不聊的话题——大专生,到底算不算大学生?
你问我?我先不给答案。我先给你讲个画面。

想象一下,夏天,毕业季,蝉鸣得跟疯了似的,空气里全是离别的伤感和对未来的迷茫。你,一个大专毕业生,拿着一沓简历,挤在人山人海的招聘会里。汗顺着额头流下来,浸湿了你那件为了面试特意买的白衬衫。你好不容易挤到一个心仪公司的展台前,HR姐姐冲你职业假笑,接过简历,目光从你的名字,扫到你的专业,最后,定格在了“学历”那一栏——专科。
然后,那个笑容就……怎么说呢,变得有点微妙。她可能会客气地说:“好的,我们收到了,回去等通知吧。”
也可能,更直接一点,指着招聘简章上那行小字:“不好意思同学,我们这个岗位要求是,本科及以上。”
那一刻,你觉得周围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只剩下那句“本科及以上”在你脑子里无限循环,嗡嗡作响。你手里那份你熬了好几个通宵、改了十几遍的简历,瞬间就跟废纸没什么两样。
这时候,你还想问“大专生是大学生吗”?
这个问题,它分裂。它有两个答案,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
天上的答案,是肯定的,毫无疑问。
你打开教育部官网,翻开任何一本关于中国教育体系的官方文件,上面都写得明明白白:高等教育,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看清楚没?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所以,从法律上、从定义上、从国家层面,大专生百分之一千是大学生。你拿的是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文凭,你学的是高等教育的课程,你所在的学校,叫“职业技术学院”或者“高等专科学校”,前面那个“高等”俩字,就是身份的证明。
恭喜你,理论上,你赢了。
但问题是,我们活在地上,不活在天上。我们得吃饭,得找工作,得面对那个笑得很微妙的HR。
于是,地上的答案来了,它复杂、残酷,而且通常是否定的。
在就业市场这个最现实的丛林里,有一条看不见的鄙视链。985/211看不起普通一本,普通一本看不起二本三本,而所有本科生,在面对专科生时,或多或少,都有一种隐秘的优越感。
这不怪他们,这是社会筛选机制决定的。
当一个热门岗位收到成千上万份简历时,HR没有时间去读你“丰富的实践经历”,也不会关心你“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他最快、最省事的筛选方式是什么?
——学历。
一个“本科及以上”的硬性门槛,就像一把巨大的筛子,直接就把成千上万的专科生给筛掉了。你的才华、你的努力、你的梦想,在这把筛子面前,连展示的机会都没有。
是不是特不公平?
是。但世界本来就不是围着你转的。
所以,“大专生是大学生吗?”这个问题,问出来,本身就带着一种不自信。一种渴望被承认,又害怕被否定的忐忑。
我一个哥们儿,老王,就是大专毕业的。他学的是数控机床,我们这帮学理论的本科生还在背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时候,人家已经在车间里满身油污地操作那些几百万一台的大家伙了。
他跟我说,他们学校的氛围,跟我们完全不一样。我们是“上课、下课、打游戏、谈恋爱”,他们是“实训、考证、找实习、跑工厂”。
毕业那年,我凭着一个普通本科的文凭,进了一家不好不坏的公司,每天坐办公室里写PPT。老王呢,被卡了无数次简历,最后进了一家小工厂,工资比我还低一截。
那时候,他偶尔跟我喝酒,会骂骂咧咧:“妈的,凭什么?老子闭着眼睛都能把那图纸上的零件车出来,误差不超过0.01毫米,就因为少上一年学,拿的证不一样,就得低人一等?”
我只能拍拍他的肩膀,无言以对。
你看,这就是现实。社会用一把叫“学历”的尺子,粗暴地衡量了你,给你贴上了一个标签。
但故事还没完。
老王在那个小工厂里,没混日子。他比谁都拼,别人下班了,他还在研究新的编程方式,琢磨怎么提高效率。工厂里没人搞得定的一个德国进口的老旧设备,他花了三个月,硬是给啃下来了,修好了,还做了技术升级。
老板直接给他涨了三倍工资,把他提成了技术主管。
后来,他跳槽去了一家更大的公司,因为技术过硬,人家根本没在乎他第一学历是专科。再后来,他自己拉了几个兄弟,开了个精密加工的工作室,专门接那些别人搞不定的“疑难杂症”订单。
现在?现在他开着宝马,在市中心有两套房。前两天我们又聚会,他喝得有点多,搂着我的脖子说:“兄弟,我现在想明白了。别人承不承认我是大学生,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得承认我自己。”
我得承认我自己。
这句话,简直是灵魂暴击。
所以,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
别再纠结“大专生是不是大学生”这个虚无缥缈的身份认同了。问这个问题,就像在问“我帅不帅?”,你希望全世界都给你一个肯定的答案,来填补你内心的不安。
可这没用啊!
你应该问的问题是:
- 我这三年,要怎么过,才能让别人忽略我简历上“专科”这两个字?
- 我能掌握一门什么样的硬核技能,让那个HR看到我的作品/项目经验时,眼睛一亮,忘了去看我的学历?
- 我能不能通过专升本、考证、或者其他方式,把这块短板补上?
你看,把问题换个问法,整个世界都开阔了。
从“我是谁?”这种哲学问题,切换到“我该怎么办?”这种行动指南。
别让“专科生”这个标签,定义了你。它只是你人生的一个起点,甚至只是一个驿站。有的人从这个驿站出发,一路躺平,最后抱怨世界不公。有的人,从这个驿站出发,把油门踩到底,一路狂飙,把无数起点比他高的人甩在身后。
所以,我的答案来了:
- 在定义上,你就是大学生。这是你的权利,也是事实,谁也不能剥夺。
- 在现实中,你可能会被当成“二等大学生”。这也是事实,你得认,但不能认命。
你的大学生活,可能没有那么风花雪月,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图书馆的角落里谈情说爱。你的大学,更像一个“职业技能强化训练营”。
那就把这个训练营上到极致!
- 当本科生在刷绩点的时候,你去刷 项目经验 。
- 当本科生在写论文的时候,你去考含金量高的 职业资格证书 。
- 当本科生在纠结考研还是工作的时候,你已经可以考虑是去 专升本 ,还是直接用你那身过硬的本事去社会上拼杀。
记住,社会很现实,但也不是铁板一块。它最终尊重的,是价值。你能创造多大的价值,你就能获得多大的尊重。这跟你是专科还是本科,关系有,但不是绝对的。
所以,下次如果再有人或者你自己,在心里嘀咕“大专生是大学生吗?”
你就该对自己大吼一声:
“去他的!老子没时间想这个!老子要去学技术,要去搞钱,要去把那些看不起我的人的脸,用实力狠狠地抽肿!”
当你的技能无可替代时,当你的银行卡余额足够给你底气时,你会发现,“大学生”这个身份,根本没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你,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这几年里,有没有把自己锻造成一个有用、有价值、有尊严的强者。
这,比任何一张文凭,都来得实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