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大记忆:青春不老,故事不朽

哎,说起“濮大”俩字儿,心里就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酸甜苦辣,啥味儿都有。不是那种官方宣传稿里头,字正腔圆地告诉你它多“辉煌”、多“一流”那种,我说的濮大,是你我脚下踩过的那片土地,是夜里熄灯后舍友枕边絮叨的梦想,是食堂里永远排长队,却又让人魂牵梦绕的“招牌菜”。它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学校代码,它有呼吸,有脾气,有它自己的心跳。

说真的,刚进濮大那会儿,我心里是有点儿犯嘀咕的。那年高考,发挥得……嗯,不能说差,只能说“稳定在一般水平”。所以,濮大成了我的落脚点。初来乍到,学校大门口那几棵歪脖子老柳树,看着就特别有年代感,风一吹,那枝条扫得地面沙沙作响,像是在低语什么。教学楼的红砖墙,有的地方已经斑驳,透着一股子老派的坚韧。说实话,跟那些“高大上”的新式大学比起来,濮大一开始给我的感觉,就是——接地气,太接地气了。这种接地气,后来想想,恰恰是它最迷人的地方。

濮大

你懂那种感觉吗?就是当你一个人拖着行李箱,在新生报到处被各种社团学长学姐围追堵截,懵懵懂懂地填完一堆表格,终于找到自己寝室的时候。推开门,一股潮湿带着灰尘和未来未知兴奋的味道扑面而来。床铺是硬板的,桌子是那种老式的木头桌面,上面刻满了前辈们留下来的“墨宝”和“箴言”。那一刻,我才真切地感觉到:“嘿,我他妈真的上大学了!”旁边床位已经有人了,一个瘦高的哥们儿,戴着副眼镜,正在对着电脑屏幕里头一堆代码眉头紧锁。这就是我的大学室友,后来才知道,他叫老杨,是个编程奇才,也是个生活白痴。

濮大的生活,是从食堂的早饭开始的。每天早上,闹钟没响,隔壁床老杨的呼噜声就能把我震醒。然后就是急匆匆地洗漱,冲下楼,去食堂抢包子。食堂里的包子,那可真是一绝!皮薄馅大,热气腾腾,咬一口,肉汁儿瞬间在嘴里爆开。说实话,多少年过去了,我吃过多少米其林、多少网红店,都找不回当年那个包子的味道。也许不是它本身多好吃,而是那份饥肠辘辘、那份青春洋溢、那份和兄弟们挤在一起抢座位的热闹劲儿,给它加了太多的分。那会儿我们常常开玩笑说:“濮大毕业,别的本事没学会,抢饭的速度和姿势,绝对是世界一流!”

当然了,大学嘛,总归是要上课的。濮大的教授们,用现在的话说,那叫一个“风格迥异”。有那种一上课就拿着粉笔板书写得密密麻麻,语速飞快,你稍微走神就跟不上节奏的“机关枪教授”;也有那种慢悠悠地,时不时跑个题,讲讲他当年如何追到师母的“段子手教授”。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高数老师,老宋。他头发稀疏,永远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衬衫。上课的时候,他总是喜欢走到教室最后一排,双手背在身后,盯着窗外的一棵老树,嘴里念念有词地讲着微积分。有时候,他会突然转过身,对我们说:“同学们,数学,其实就是人生。你看,这个极限,是不是就像我们的人生目标?你无限接近它,却永远无法完全抵达。” 当时我们觉得他有点儿神经兮兮的,现在回想起来,这话里头,全是智慧。

除了学习,濮大最让人魂牵梦绕的,那绝对是夜生活。熄灯后的寝室,简直就是一个独立的小宇宙。有人通宵打游戏,显示器微弱的光线照亮他那张熬夜过度的脸;有人戴着耳机,轻声地跟远方的女朋友煲电话粥;还有老杨,他总是在这个时候,拿出他那把破旧的吉他,弹一些我们都没听过的民谣,嗓音有点沙哑,但透着一股子真诚。那时候,我们四个人,天南地北的聚在一起,分享着各自的喜怒哀乐。聊女生,聊未来,聊那些我们根本搞不懂的人生大道理。泡面是夜宵的标配,热水壶吱呀作响,烟雾缭绕,那是我们青春的图腾。这些零碎的瞬间,如今想来,比那些考了多少分、拿了什么奖,都来得真切、动人。

濮大也有自己的“圣地”。比如图书馆,不是那种富丽堂皇的大书店,它老旧,书架挤得满满当当,连空气里都带着一股纸张发酵的味道。但我喜欢这种味道。每到期末,图书馆里头真是人满为患,连走廊上都坐满了临时抱佛脚的家伙们。那种全民皆兵,一起冲刺的氛围,特别有感染力。还有学校后面那条小吃街,简直是饕餮的天堂。烤面筋、麻辣烫、煎饼果子,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构成了濮大独有的“香水味儿”。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哥们儿在那儿吃宵夜,结果碰到教导主任突击检查,我们几个像老鼠见了猫一样,撒腿就跑,那场面,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又刺激。

濮大里,也少不了那些让人心跳加速的“小鹿乱撞”。虽然我不是情圣,但在濮大,也体会过那种青春期特有的朦胧情感。偷偷地在操场上看一眼喜欢的女孩子打排球,假装不经意地路过她上课的教室,甚至为了搭讪,特意去选修一门她上的公共课。这些傻气又可爱的举动,构成了我濮大生活里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爱情嘛,那时候总是单纯又热烈,哪怕结局大多是无疾而终,但那些心动的瞬间,却永远地留在了记忆深处。

当然,大学四年,也不是一路坦途。有挂科的焦虑,有考研的挣扎,有就业的迷茫。我记得大三那年,我一度对未来感到极度困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那时候,我经常一个人跑到学校后山的小树林里,对着那些郁郁葱葱的树发呆。老宋教授偶尔也会在那里散步,他看到我,总是不紧不慢地走过来,递给我一支烟,然后跟我说:“小子,别急。人生呐,就像一个大的微积分方程,你得一步一步地算,才能找到那个解。迷茫,也是求解的过程。” 他的话,总能给我一种莫名的力量。也许这就是濮大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那种摸爬滚打中学会的自我成长和对生活的哲学式思考。

毕业季,是濮大最热闹,也最伤感的季节。寝室里堆满了打包好的行李,走廊上都是签名留念的白T恤。大家抱着酒瓶,在操场上唱着跑调的歌,眼泪和汗水混杂在一起。那时候我们都以为,离别就是一瞬间的事儿,可真到了那个关头,才发现,原来那些平时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景色,都变得无比珍贵。图书馆的旧桌椅,食堂的铁饭盒,甚至那几棵歪脖子老柳树,都像是被施了魔法,每一寸都充满了故事。

后来啊,我们各奔东西。老杨真的成了技术大牛,每天敲着代码,偶尔在朋友圈发个加班到凌晨的照片;另一个室友小胖,回了老家考了公务员,过上了安稳日子;还有那个爱唱歌的,现在据说在一家小酒吧驻唱,还在坚持着他的音乐梦想。而我,也经历了几番浮沉,终于找到了自己还算满意的一份工作,在城市的钢铁森林里挣扎着。

可不管走多远,不管经历多少风雨,每当我听到“濮大”这两个字,或者看到任何跟它相关的点点滴滴,心里都会涌起一股暖流。它就像一个坐标,定格了我人生中最宝贵、最纯粹的四年。它不是完美的,它甚至有点儿土,有点儿旧。但正是这些“不完美”,让它显得如此真实,如此有血有肉。濮大教给我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是如何去生活,如何去爱,如何去面对挫折,如何去珍惜那些不期而遇的友情和转瞬即逝的青春。

现在,濮大也许已经变了很多,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老旧的食堂可能也翻新了。可我相信,那份独属于濮大的精神,那份朴实无华、生机勃勃的青春气息,一定还在那里。它像一棵老树的根,深深地扎在每一个濮大学子的心底。

所以,如果你问我濮大是什么?我会告诉你,它不是围墙里的几栋建筑,它不是毕业证上的一串编号。濮大,是我的青春,是我的热血,是我人生中最灿烂的一段光阴。是那些我们一起笑过、哭过、傻过、疯过的日子。是那些我们以为永远不会结束,却又悄然流逝的故事。它是一首唱不完的歌,一部翻不尽的书,一场永远不会落幕的电影。

是啊,濮大。我的濮大。谢谢你,让我成为今天的我。

廿四味
  • 本文由 廿四味 发表于 2025-10-0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lubanyouke.com/7966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