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兄弟姐妹们,未来的研究生们!
是不是一听到“考研”这两个字,脑子里就“嗡”的一声,瞬间乱成一团麻?什么公共课、专业课,什么英一英二、数一数二数三,还有那一堆听起来就像摩斯密码的专业课代码……别慌,别慌,都坐下!今天,我就以一个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过来人”身份,跟你好好唠唠,把考研这几门破事儿,给你掰扯得明明白白的。

你现在可能就跟当年的我一样,坐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或者是在宿舍那张吱呀作响的床上,看着手机里铺天盖地的经验贴,越看越迷茫,越看越焦虑。感觉全世界都知道该干嘛,就自己像个无头苍蝇。放心,这感觉,我懂。太懂了。
咱们先来个“快问快答”,直击灵魂:
- 你是不是觉得考研就是考“政治、英语、数学”再加个专业课?
- 你是不是以为所有人都得啃那本厚得能当枕头的数学全书?
- 你是不是对自己的专业到底要考啥,两眼一抹黑,全靠猜?
如果以上三条你中了任何一条,那恭喜你,这篇东西你算是来对了。
先拆解一下这个“考研大礼包”:总共就四张卷子
绝大多数人,我说的是95%以上的考研er,你们的战场上,一共就摆着四张卷子。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打游戏里的四个大boss,或者……四座大山。
这四座大山,通常被分成两大阵营:
- 公共课(The Unavoidables / 无法逃避的宿命)
- 专业课(Your Personal Hell / 你自己的专属地狱)
看到了吧?一听这名字,就很有那味儿了。
Part 1:公共课——全国考生的“统一命运共同体”
所谓公共课,就是无论你考清华还是考“青海民族大学”,不管你学原子弹还是学考古,只要你是学硕或者大部分专硕,都得考的科目。这是国家统一命题的,大家用的是同一张卷子,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被“吊打”。
这里面,主要有两位“护法”:
第一位:政治(全称:思想政治理论)
啊,政治。
这门课,简直是考研界的一朵奇葩。它不像数学那样逻辑分明,也不像专业课那样“术业有专攻”。它……怎么说呢,有点“玄学”的味道。
你会在复习它的过程中,背下无数你这辈子可能只说一遍的理论,认识一堆长得差不多的外国老头,还要关心从国内到国际的各种大事。
重点来了!政治这玩意儿,复习战线不用拉太长。你大三暑假开始,甚至9月份开始都完全来得及。它的核心命脉,掌握在一位姓肖的老爷爷手里。每年年底,全中国的考研学子都会像等待圣旨一样,等待着《肖秀荣四套卷》和《肖秀荣八套卷》的降临。毫不夸张地说,得肖秀荣者,得政治天下(至少是大题天下)。
所以,关于政治,你现在只需要记住:它是必考的,但别怕,跟着肖爷爷走,问题不大。
第二位:外语(主要是英语,少数人的俄语、日语等)
来了,另一位让无数人头疼的大佬。
考研英语,这可不是你大学里考的四六级。它不考听力,但它的阅读理解能让你读到怀疑人生。一篇又一篇长得像学术论文的文章,配上五个让你感觉“哪个都对,又哪个都不对”的选项,那酸爽……
这里有个重要的分水岭:英语一和英语二。
- 【英语一】 :一般是 学硕 考的,难度更大,文章更学术,单词要求更高。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硬核模式”。
- 【英语二】 :一般是 专硕 (比如管理类、金融、会计等)考的,难度相对低一丢丢,文章更偏向生活、社会应用,题型也稍微友好那么一点点。你可以叫它“普通模式”。
你具体考哪个,得看你报的学校和专业的要求。这个后面会讲怎么查。但无论考哪个,单词是爹,真题是妈,这句话你给我刻在DNA里。一天不背单词,你就等着在考场上对着文章和选项面面相觑吧。
Part 2:数学——天堂与地狱的分界线
好了,深呼吸。
我们要聊到那个决定考研一半江山的科目了——数学。
我要用最大号的字体告诉你: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考数学!不是!不是!
你的专业考不考数学,直接决定了你的考研难度、你的复aturation(内卷)程度、你的复习策略,甚至是你头发的茂密程度。
文、史、哲、法、教育、艺术、医学(大部分)……这些专业,恭喜你们,你们大概率是不用考数学的“幸运儿”。你们可以把复习数学那海量的时间,拿去背专业课,幸福感直接拉满。
而那些需要考数学的“天选之子”,主要是理工科和经济管理类的同学们,你们的苦难……哦不,你们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考研数学,也分成了三兄弟:
- 【数学一】(地狱模式) :内容最广,难度最大。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谁考?基本就是最硬核的那批工科专业,比如计算机、电子信息、自动化、力学等等。考数一的,都是勇士。
- 【数学二】(困难模式) :内容比数一少,不考概率论,高等数学里也删减了一些内容。难度稍低,但计算量可能很大,很考验基本功。主要是些要求相对低一点的工科专业考,比如机械、材料、化工等。
- 【数学三】(精算模式) :内容和数一差不多,但更偏向于经济应用。高数部分难度比数一低,但多了些经济学里会用到的知识。谁考?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专业的同学。
一句话总结:考不考数学,考数几,是你择校择专业前,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要搞清楚的问题!
Part 3:专业课——最神秘、最重要、最拉分的“终极Boss”
前面说的都是“开胃菜”,真正的决战,其实在专业课上。
公共课,大家水平再差也差不到哪去,再好也高不到哪去。比如政治,你考60,学霸考80,差距20分。但专业课,满分150分,你可能考80分,而别人能考140分!这差距,是致命的。
专业课,也分两种情况:
1. 全国统考(Unified Examination)
少数一些热门专业,国家为了公平,也为了方便调剂,会进行全国统一命题。大家考一张卷子,参考书也基本固定。
比如:
- 计算机 :大名鼎鼎的 408 ,包含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门核心课,难度极大,号称“劝退代码”。
- 法硕 :法律硕士(非法学)和法律硕士(法学)都是全国统考。
- 教育学 :学硕的 311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 心理学 :学硕的 312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 ……还有一些,但数量不多。
如果你考的是统考专业,那恭喜你,信息相对透明,找资料、找经验都比较方便。
2. 院校自命题(University-Administered Exam)
这才是绝大多数人的情况。
也就是,你报考的那个学校,自己出题考你。
这就意味着,每个学校的考试范围、参考书目、出题风格、难易程度,完!全!不!一!样!
A大学的金融学专业课可能考的是《公司理财》和《投资学》,B大学可能考的就是《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你用A大学的参考书去考B大学,那基本就是“炮灰”。
那么,怎么知道你的梦中情校到底考什么?
你得像个侦探一样,去挖掘信息。主要阵地就是:你目标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
在官网上,你需要找到两个“圣物”:
- 《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这里面会清清楚楚地写着,你的专业,到底考哪几门课,每门课的代码是什么,有没有指定参考书。
比如,你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描述:
专业:新闻与传播硕士 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看到了吗?这就很清楚了。两门公共课,两门专业课。这两门专业课就是学校自己出题的。接下来,你就得去找这个学校往年的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那才是你复习的“藏宝图”。
总结一下,常见的“考研套餐”有哪些?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给你梳理一下最常见的几种组合,你看看你属于哪一类:
- 套餐A(理工科标配): 政治 + 英语一 + 数学一/二 + 专业课(1门,150分)
- 套餐B(经管类标配): 政治 + 英语二 + 数学三 + 专业课(1门,150分)
- 套餐C(文史哲法教等不考数学的学硕): 政治 + 英语一 + 专业课一(150分) + 专业课二(150分)
- 套餐D(不考数学的专硕,如翻译、新闻等): 政治 + 英语二 + 专业基础(150分) + 专业实务(150分)
基本上,万变不离其宗,你总能被分到这几个套餐里。
搞清楚自己要考哪几科,这只是你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甚至都算不上一步,只能算是“站上了起跑线”。但这至关重要,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是白费。
这条路不好走,充满了自我怀疑、焦虑和无数个想放弃的瞬间。你会看到别人在玩,你在学习;别人在谈恋爱,你在学习;别人在享受大学最后的时光,你还在学习。但请相信,当你最终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你会觉得,那些在黑暗中独自前行的日子,都闪着光。
去吧,去目标院校的官网,找到你的“专业目录”,把你那几门课的名字,清清楚楚地写在你的笔记本第一页。
然后,开始战斗。
加油吧,未来的研究生们。我在岸上,等风,也等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