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沧州,你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是啥?武术之乡?铁狮子?还是……呃,火锅鸡?
没错,都对。但对我,一个在这儿正儿八经待了四年的“前浪”来说,沧州这两个字,底下还压着另外一层更厚重、更具体的记忆——那就是沧州的大学。

今天,我就想跟你掏心窝子聊聊,在沧州上大学,到底是个什么体验。这篇不是官方招生简章,也不是什么中立的测评报告,纯粹是一个老学长的酒后胡言,或者说,是午后梦回的喃喃自语。你随便听,随便看,觉得有意思就点个赞,觉得我瞎扯,也欢迎留言区开喷。
初见沧州:那股子“土味”与“实在”交织的奇特气息
还记得当年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心情吗?一半是“我终于有大学上了”的狂喜,另一半,则是对着“沧州”这两个字久久的沉默。不是北京,不是上海,甚至不是省会石家庄,是沧州。一个在地图上需要放大再放大才能找到具体位置的城市。
坐着绿皮火车晃荡了十几个小时,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怎么说呢,一种带着点土气,又混杂着工业时代余温的独特气息。空气里没有大都市那种精致的香水味,而是实实在在的、属于北方的、略带尘土的干燥味道。
这就是我对沧州的第一印象。不华丽,不梦幻,但,无比真实。
这种真实感,贯穿了我在沧州四年的大学生活。
咱们先聊聊我的母校:沧州师范学院
作为沧州高等教育的“老大哥”,沧州师范学院必须第一个拉出来说说。我们都亲切地叫它“沧州师院”。
如果你考来这里,恭喜你,你将体验到一种非常纯粹的师范院校氛围。啥氛围?
- 女生多,真的多。 走在校园里,尤其是新校区的“情人坡”,放眼望去,全是青春靓丽的姑娘。我们班三十多个人,五个男生,外号“五朵金花”。每次上公共课,那场面,简直是男生的天堂,也是地狱——因为你可能一整个学期都找不到一个能一起开黑打游戏的哥们儿。
- 学习氛围?看你怎么找。 你想当学霸,图书馆永远有你的位置,考研率也相当可观,尤其是汉语言、英语、教育学这些王牌专业。你想“躺平”,也绝对没人管你,在宿舍从天亮打游戏到天黑,四年下来,除了游戏段位,一无所获。这里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 上限很高,下限也深不见底 ,全看你自己的选择。
- 新校区VS老校区。 新校区在大学城,大、新、漂亮,但也……荒。刚去的时候,周边除了农田就是待开发的工地。但现在好多了,商业街、小吃摊都起来了。老校区在市中心,小而精致,出门就是人间烟火,吃喝玩乐一条龙,地理位置绝佳。我们当年最羡慕的,就是住在老校区的同学。
在师院的日子,是骑着小电驴穿梭在新旧校区之间,是为了一碗正宗的“羊肠汤”甘愿早起半小时,是在逸夫楼的某个教室里,听着老教授讲《古代汉语》,窗外的阳光把课本照得金黄。那种安逸和纯粹,是后来在写字楼里996的我,再也找不回来的奢侈。
然后,说说隔壁的“和尚庙”: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离师院不远,就是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如果我们师院是“女儿国”,那水院,妥妥的就是“和尚庙”。
工科院校嘛,你懂的。男生比例高到令人发指。
水院的同学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字:踏实。他们可能不太会说花里胡哨的情话,但能帮你修电脑、能帮你扛行李、能在你不知道选什么手机的时候,给你列出一张详尽的参数对比表。
我们和水院之间,有一种微妙的“互补”关系。师院的联谊活动,首选目标就是水院的兄弟们。水院的篮球赛,场边加油的啦啦队,也总少不了我们师院的姑娘。你说,这算不算一种奇妙的缘分?
水院的校园风气更硬朗,学术上更偏向实践。他们的实验室、实训基地,总感觉透着一股“扳手和螺丝钉”的硬核气息。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很多都成了水利、电力行业的中坚力量。很实在。很沧州。
白大褂的圣地与“贵族”学院:沧州医专与北交大海滨
除了这两所本科院校,沧州还有几所特色鲜明的高校。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简称“沧州医专”。一提起他们,我脑子里就是一个画面:一群穿着白大褂的年轻人,行色匆匆地走在校园里,手里捧着厚得能当板砖用的《系统解剖学》。
他们是沧州所有大学生里,最忙、最苦、也最令人敬佩的一群人。期末考试周,别的学校是哀鸿遍野,他们那里是“生死时速”。要背的东西,真的,比我四年专业课加起来都多。在他们身上,你能看到一种未来医者的严谨和使命感。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这名字一听就“高大上”。作为一所独立学院,它坐落在渤海新区,离沧州市区还有一段距离。
海滨学院给人的感觉,更现代,也更“独立”。校园环境一流,硬件设施没得说。因为挂着“北交大”的名头,生源和教学资源上也有一定的优势。不过,学费嘛,自然也更“漂亮”一些。那里的学生,普遍家庭条件更好,视野也更开阔一些。感觉他们过的,是和我们市区这些“土著”大学生不太一样的、更精致的另一种大学生活。
在沧州上学,你真正得到的是什么?
好了,把几个主要学校都盘点了一遍,我们回到那个最核心的问题:在沧州这种非一线、非省会的城市上大学,到底值不值?
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我想告诉你,你在这里能得到一些在北上广的名校里,可能反而体验不到的东西。
1. 极致的性价比,赋予你生活的从容。
这一点,太重要了!沧州的物价,真的,低到让你感动。一份加量加肉的火锅鸡,人均三四十就能吃到撑。学校食堂五块钱的早餐,能让你元气满满一上午。这意味着,你每个月的生活费压力会小很多。你可以把省下来的钱,用来看更多的书,报个技能班,或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沧州高铁到天津半小时,到北京一个小时,周末去京津“进城”改善一下生活,方便得就像去隔壁串个门。
这种经济上的从-容,会让你在大学四年,少很多焦虑,多很多可能性。
2. 一座“刚刚好”的城市,让你学会和自己相处。
沧州不大,没有那么多灯红酒绿的诱惑,也没有那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实习机会。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无聊。
但慢慢地,你会发现,正是这种“无聊”,给了你大把的时间去沉淀,去思考。你可能会在某个昏昏欲睡的下午,骑着共享单车,在运河边上晃悠,看着浑浊的河水和两岸半死不活的柳树,突然就觉得,嗨,这日子,也挺有意思的。
你学会了如何在没有外界喧嚣的情况下,找到内心的节奏。是去图书馆啃书,还是在宿舍里钻研一门编程语言,或者,就是单纯地跟三五好友,在学校门口的小马扎上,撸串、喝酒、吹牛逼。
这种专注和纯粹,是小城市大学生活赠予你的最宝贵的礼物。
3. “江湖气”与人情味,塑造你更立体的三观。
沧州,武术之乡,骨子里有种朴素的“江湖气”。这里的人,不玩虚的,热情、直接、讲义气。你跟宿舍楼下的老板混熟了,他会多给你加个蛋;你跟烧烤摊的老板喝过酒,他会直接给你抹掉零头。
这种浓浓的人情味,会让你明白,社会不只有冷冰冰的规则和KPI,还有热气腾腾的善意和真诚。
写在最后
毕业多年,我走过很多城市,见过很多风景。但每次别人问我大学在哪儿念的,我都会毫不犹豫地、甚至带着点骄傲地说:“沧州。”
因为我知道,是那座看起来有点“土”的城市,是那些不算顶尖但足够真诚的大学,塑造了今天的我。它没有给我一块金光闪闪的敲门砖,却给了我一副结实耐用的筋骨。
它让我明白,大学四年,最重要的不是你身在何处,而是你心向何方。
如果你马上就要来沧州上大学了,别害怕,也别失望。请你带上所有的好奇和热情,去拥抱这座城市。去吃一次让你辣到流泪的火锅鸡,去看一看那沉默了千年的铁狮子,去交几个能陪你醉到天亮的北方朋友。
相信我,四年后,当你拖着行李箱离开时,你会发现,你带走的,绝不仅仅是一纸文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