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经常在人名里、偶尔在古文里,或者某个商品名上,冷不丁地撞见这个“昶”字?然后心里就开始犯嘀咕:这字儿,到底是念啥?“日”字旁,下面一个“永”,看着挺规整的,可就是嘴边打转儿,说不出个准音。我跟你说,这可不是你一个人有这困惑,满大街的人,十有八九都得在这儿栽个跟头。
第一次遭遇“昶”:那一声尴尬的“永”
我第一次跟“昶”字狭路相逢,那还是在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我去一家公司面试。HR是个挺温柔的小姐姐,看简历的时候,突然轻声问我:“你简历上这个‘刘昶’,名字里这个字……怎么读啊?”

当时我就愣住了,心说这字儿,我可从来没见过啊!但面子总得撑着,不能说不认识吧?我瞅着那字,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永”,心里就开始打小九九。哎,这不就是“日”加“永”嘛?那是不是就是“日永”的合音?或者,干脆就读个“永”音,再带点儿“日”的味道?于是,我硬着头皮,清了清嗓子,非常“自信”地蹦出了一个字:“呃……‘刘永’,永恒的‘永’?”
话音刚落,我立马就后悔了,因为HR小姐姐的表情,怎么说呢,有点儿像……憋着笑,又不好意思直接戳穿你。她抿了抿嘴,然后很委婉地说:“哦,是‘刘昶’,念作chǎng。光明开阔的意思。”
那一瞬间,我脸上的热度,估计都能把北极的冰山融化了。恨不得原地挖个坑把自己埋了!从那以后,“昶”这个字,就像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时不时地提醒我:别装懂,不懂就问!也别想当然,汉字可没那么简单!
所以,你看,我今天跟你聊这个字,可不是什么冷冰冰的知识搬运工,我是带着亲身体验的尴尬和觉悟来的。记住啦,这个字,它念作 chǎng (敞,平声,第二声),绝对不是什么yǒng或者rìyǒng!
为什么大家总爱读错?这背后有“套路”!
你可能会问了,为啥这么多人,包括我以前,都容易把“昶”读错呢?难道汉字就这么“不讲道理”吗?其实啊,这里面大有学问,而且是汉字构字的一些“套路”在作祟,只不过,这个字是个“反套路”的高手。
1. 视觉上的“欺骗性”:形声字惹的祸?
咱们汉字里,形声字占了绝大多数。啥叫形声字?就是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比如“晴”,左边“日”表意(跟太阳有关),右边“青”表音(念qīng)。“请”,左边“言”表意(跟说话有关),右边“青”表音。咱们习惯了这种模式,看见一个不认识的字,下意识地就会去找它旁边或者下面那个“认识”的部分,看能不能“蒙”出个音来。
“昶”字呢?它下面那个“永”字,可太眼熟了!“永”念yǒng,所以很多人就会顺着这个思路,直接把它读成yǒng。甚至还有人会想,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永”,那是不是“日”的音,加上“永”的音,再变个调?就好像“甭”(bèng,不用)字一样,是“不”和“用”的合音。可惜,你想多了,它不是!
2. 其实,“永”在这里,真不表音!
这就打破了我们对形声字的一些固有认知。在古文字里,“昶”字通常被认为是会意字,或者说是“从日永,永亦声”的说法,但这里的“永”更多的是指水的流长,引申为光明的延续。而它的实际读音 chǎng,在古代汉语中,与“敞”(chǎng,开阔)、“厂”(chǎng,工厂的厂)等字共享一个声母和韵母。划重点!这个“永”在这里,它就是个“烟雾弹”,跟你玩儿个障眼法,真不负责发音。这就是汉字的魅力,也是它的“坑”之所在——总有些字,不按常理出牌,让你措手不及。
“昶”字的真面目:光明、开阔、舒畅
既然它的读音是chǎng,那这个字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你别说,这意思还挺美的,跟它的字形也挺搭。
-
光明、开阔: 这是“昶”最主要的含义。想想看,一个“日”字,下面跟着一个像水流一样绵延不绝的“永”字,是不是给人一种阳光普照、光线延绵不绝,一片光明、开阔舒畅的感觉?古时候的文献里,常用它来形容白昼时间长,阳光明媚,或者是心胸开阔,气度不凡。
- 比如,唐代诗人杜甫在《宿府》里写:“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虽然这里没有“昶”字,但那种宽广开阔的意境,跟“昶”字带给人的感受是相通的。一个人的心胸“昶然”,就是指他心境开阔,不拘小节。
-
舒畅、安宁: 延伸开来,当一个人心情明朗、环境开阔时,自然就会感到舒畅和安宁。所以,“昶”字也常常带有这种令人心旷神怡的意味。
你看,这字是不是挺有内涵的?知道了它的意思,再联系到它的读音chǎng,是不是觉得一切都变得合理起来了?“敞”开胸怀,是不是就“昶”然自得了?这种汉字形、音、义的融会贯通,简直就是一场思维的盛宴。
昶字的应用:多在人名,所以更要读对!
这个“昶”字,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不经常在普通词汇里见到它。它不像“光明”啊、“开阔”啊这些词那么常用。但是,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领域——那就是人名。
你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不少人的名字里,都有这个“昶”字。男孩子的名字尤其多,大概是取其光明磊落、气度不凡之意吧。比如,我那位当年让我出糗的“刘昶”先生。又比如,我有个朋友的儿子,也叫“陈昶”。
这个时候,把一个人的名字读对了,那不仅仅是文化素养的体现,更是一种基本的尊重。试想一下,如果你名字里的某个字,每次别人都念错,你心里是不是也会有点别扭?那种感觉,就好像自己的专属符号被“篡改”了一样,多少会有点不舒服。所以,下次再遇到带“昶”字的名字,请你一定要记住,张口就来一个响亮的chǎng,这不仅能避免尴尬,更能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觉得你这人“识货”,有文化!
那些年,我们一起“挑战”过的汉字:从“昶”看汉字的乐趣与挑战
其实,像“昶”这样容易读错的字,在汉字世界里多得是。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小的语言迷宫,等你来探索。
- 拗(ào)口/(ǎo)口: 很多人会念成“ào口”,但真正的用法是“拗(ǎo)口”。
- 拓(tà)本/(tuò)展: 拓本念tà,拓展念tuò。
- 巷(hàng)道/(xiàng)子: 巷道念hàng,巷子念xiàng。
这些字,每一个背后都有一段“血泪史”或者“顿悟史”。而这种“纠错”的过程,恰恰是学习汉字最有意思的地方。它不光是让你记住一个读音、一个意思那么简单,它还让你去思考汉字的构字原理,去感受语言的变迁,去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对我来说,每一次搞明白一个像“昶”这样的字,都像是在完成一个小小的“语言任务”,心里会涌起一股成就感。你会突然觉得,汉字真是太奇妙了,它既有规矩,又有例外,既能表意,又能表音,却又不仅仅是表意和表音那么简单。它的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偏旁,都像是在跟你讲述一个故事,或者是在设下一个小小的谜语。
写在最后:别让“昶”字,成为你的知识盲区
所以,朋友们,下次再在屏幕上、书本里、或者别人的名片上看到这个昶 (chǎng)字的时候,请你大胆地、自信地把它念出来。不要再被它下面的“永”字迷惑了!
我知道,有些汉字真的挺“磨人”的,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头大。但正是这些看似“不按套路出牌”的字,才构成了我们语言的丰富性和层次感。它们提醒我们,学习永远在路上,知识的海洋没有尽头。
从尴尬的“刘永”,到如今能够侃侃而谈的“刘昶”,这中间不仅仅是一个读音的转变,更是我对汉字学习态度的转变。我开始享受这种发现、探索和纠正的过程。因为每当你纠正了一个错误,就相当于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你知识版图上的一小块盲区。
所以,别怕读错,更别怕问。但更重要的是,搞清楚了,就把它深深地刻在脑子里,下次遇到,就勇敢地秀出你的“真知灼见”!让“昶”字,成为你文化底蕴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尴尬的“绊脚石”。毕竟,能把这些“生僻字”念对,本身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不是吗?
好了,今天关于昶字读音的深度解析就到这儿了。希望我这番“掏心窝子”的分享,能让你对这个字有更深刻的认识。下回再遇到什么让你犯嘀咕的汉字,别犹豫,就找我,咱们一块儿琢磨!毕竟,汉字的世界那么大,有意思的“坑”那么多,咱们一块儿跳,一块儿爬出来,这不也挺乐呵的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