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说,聊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就像试图跟一个没喝过酒的人描述醉倒在热带雨林里,一边发着高烧一边做梦是什么感觉。你没法儿说得清,只能让他自己去尝一口。但这活儿既然落到我头上了,我就豁出去,试着给你画一幅这趟迷魂之旅的地图,也就是所谓的《百年孤独》故事梗概。
你得先忘掉我们平时看故事的习惯。什么线性叙事、因果逻辑……在这儿,通通不好使。这本书就像一个巨大的、盘根错节的家族树,但它的根须暴露在空气里,枝叶却伸进了地底下。

故事,就从一个叫马孔多的小镇开始。一个与世隔绝,像神话一样的地方。
这个镇子,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创始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个想象力过剩、精力旺盛到有点疯癫的男人,带着他那既坚韧又迷信的表亲妻子乌尔苏拉建立的。他们为什么背井离乡?因为一个该死的预言,说近亲结婚会生出长着猪尾巴的孩子。这个诅咒,就像个幽灵,从第一页一直飘到最后一页。
马孔多一开始,就是个乌托邦。没有死人,时间仿佛是凝固的。吉卜赛人每年会带来一些新奇玩意儿,比如磁铁、冰块、放大镜。对于何塞·阿尔卡蒂奥这个科学狂人来说,这些玩意儿简直就是神迹。他就此一头扎进炼金术和各种稀奇古怪的研究里,把自己锁在实验室,开启了布恩迪亚家族男性命中注定的第一种孤独——求知而不得的、与世隔绝的孤独。
一场持续七代人的家族迷魂阵
然后,布恩迪亚家族就像中了邪一样,开始了一场疯狂的繁衍和轮回。他们家的人,名字就那么几个,翻来覆去地用,搞得你看书的时候脑子嗡嗡的,不画个家族树图谱,你绝对会迷路。
但你慢慢会发现,名字的重复,其实是一种宿命的轮回。
-
所有叫“奥雷里亚诺”的 ,基本上都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有着超乎常人的洞察力,甚至能预知未来。他们是孤独的思考者、艺术家,或者革命家。
- 这其中的巅峰代表,就是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 。我的天,这个角色简直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化身。他一生发动了 32场 武装起义, 全部失败 。他有 17个 同名的私生子,全都在某一天被莫名其妙地暗杀。他躲过了无数次暗杀和一次枪决,最后却在晚年日复一日地制作和熔化小金鱼中,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他的孤独,是那种 轰轰烈烈之后的彻底虚无 。
-
而所有叫“何塞·阿尔卡蒂奥”的 ,则几乎都是身材魁梧、性情冲动、欲望勃发的行动派。他们热情似火,但也粗鲁野蛮。
- 比如第一代那个跟着吉卜赛姑娘私奔的儿子,回来时已经成了一个浑身刺青、力大无穷的彪形大汉,最后死得离奇又神秘,血流了一路,自己拐弯抹角地流回了家门口。他的孤独,是 欲望无法填满的空洞 。
这个家族的女人,也同样活在各自的孤独里。
-
乌尔苏拉 ,那个活了一个多世纪的家族基石。她用惊人的毅力把这个摇摇欲坠的家撑了上百年,但她眼睁睁看着子孙们一遍遍重复着祖辈的错误和疯狂,却无能为力。她最后瞎了眼,在黑暗中凭借嗅觉和记忆活着,她的孤独,是 清醒地看着一切腐烂却无力回天的绝望 。
-
还有 阿玛兰妲 ,一辈子跟人斗气,跟自己较劲,用织了又拆、拆了又织的寿衣来消磨时光,最终在孤独中死去,手上缠着一块黑纱。她的孤独,是 因爱生恨,自我囚禁的苦涩 。
-
最魔幻的,当属 “美人儿”蕾梅黛丝 。她美得不像凡人,美到让男人为她发疯、为她丧命,但她自己却纯洁得像个白痴,对一切都毫无知觉。最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她抓着床单,就那么…… 飘!到!天!上!去!了! 你敢信?她的孤独,是一种 不食人间烟火的、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孤独 。
文明的入侵与一场被遗忘的屠杀
马孔多不是世外桃源。当铁路修进来的时候,一切都变了。外部世界像洪水猛兽一样涌了进来:电话、电影、还有——美国香蕉公司。
香蕉公司的到来,是马孔多从神话坠入现实的转折点。它带来了短暂的繁荣,也带来了无情的剥削。工人们罢工,然后,那场载入史册的大屠杀发生了。
政府把三千多个手无寸铁的工人用机枪扫射,尸体像烂掉的香蕉一样,装上火车,直接扔进了大海。
最可怕的是什么?是第二天,当幸存者试图诉说这场屠杀时,所有人都告诉他:“马孔多没有发生过任何事。”官方历史里,一片空白。
紧接着,一场连绵不绝的大雨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这场雨,仿佛就是要洗刷掉所有关于屠杀的记忆,把整个马孔多泡在遗忘的洪水里。这是整个故事最沉重、最压抑的部分,是集体的孤独和失忆。历史可以被如此轻易地抹去,真相脆弱得不堪一击。
宿命的终结:百年孤独的谜底
大雨过后,马孔多彻底衰败了。布恩迪亚家族也走向了末路。后代的子孙们,不过是祖先模糊不清的影子,他们被困在破败的老宅里,与世隔绝,重复着家族遗传的孤独。
故事的结尾,回到了那个最初的诅咒。
家族的最后一个男人,奥雷里亚诺·巴比伦(一个典型的“奥雷里亚诺”式人物,沉迷于破译羊皮卷手稿),和他的姨妈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发生了不伦之恋。他们生下了一个孩子。
那个孩子,真的长了一条猪尾巴。
就在这时,一阵飓风开始席卷马孔多。奥雷里亚诺终于破译了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留下的羊皮卷。他惊恐地发现,那上面写的,正是布恩迪亚家族一百年来的全部历史,甚至包括他自己正在阅读手稿的这个瞬间。
他一边读,飓风一边将整个马孔多,连同那座老宅,从地球上连根拔起,抹得一干二净。
书的最后一句话,像一声宿命的钟鸣,敲碎了所有幻想:
“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是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的。”
所以,这到底是个什么鬼故事?
读完《百年孤独》,你不会觉得豁然开朗,你只会觉得灵魂被一场巨大的热带风暴给彻底洗了一遍,留下一片狼藉和无尽的怅惘。
它讲的“孤独”,不是我们平时说的那种“一个人好寂寞”的孤独。它是一种更宏大、更形而上的东西:
- 是 无法沟通的孤独 :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用爱和暴力互相伤害,却从未真正理解过对方。
- 是 循环往复的孤独 :子孙们不断重复祖辈的命运,像一群绕着圈走的驴,被宿命的缰绳牢牢拴住。
- 是 被遗忘的孤独 :无论是辉煌的革命,还是惨烈的屠杀,最终都会被时间冲刷得一干二净,仿佛从未发生。
- 归根结底,是 一种拒绝与外界、与他人建立真正联系而导致自我毁灭的孤独 。
这个故事,是布恩迪亚家族的,也是整个拉丁美洲的,甚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我们每个人身上,或许都有一个奥雷里亚诺的影子,或是一个何塞·阿尔卡蒂奥的影子。我们都在自己的“马孔多”里,与自己的孤独战斗。
这就是我能为你描绘的《百年孤独》了。它混乱、疯狂、绚烂、残忍,又无比真实。它不是一个用来“看懂”的故事,而是一个用来“沉浸”的梦境。如果你准备好了,就翻开它,去亲身体验那一百年的眩晕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