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站在一片广袤、荒凉,甚至有点乱七八糟的山谷里,脚下是高低起伏的土丘,混杂着大大小小的石头,从拳头大的碎砾到能当房子使的巨岩,毫无章法地堆在一起。风从远处的雪山尖上刮过来,冷得刺骨,周围静得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这时候,你可能会想:这啥破地方啊?

但如果你知道脚下这片“乱石岗”的真实身份,我敢保证,你的DNA会瞬间被一种来自远古的宏伟力量给狠狠触动。
因为你站着的,很可能就是冰碛地貌(Moraine)—— 一部用石头和泥沙写成的、关于冰川的史诗,是地球在几万、几十万年前那场惊天动地的“冰河世纪”里,留下的最直白、最粗犷的证据。
冰碛,说白了就是冰川的“施工废料”
咱们先来个通俗易懂的解释,别整那些教科书上干巴巴的定义。
想象一下,一条巨大的冰川,就像一个超级超级慢的推土机,或者说是一条凝固的、缓慢移动的河流。它从高山上“流”下来,一路浩浩荡荡,声势滔天。
在这个过程中,它会干三件大事:
- 刨挖(Erosion): 冰川底部和两侧会像砂纸一样,疯狂打磨、切割山谷,把山上的岩石硬生生给“啃”下来。
- 搬运(Transportation): 这些被啃下来的岩石、沙土,大的小的,统统被冰川冻在身体里,或者堆在它表面和两侧,跟着它一起向下游“旅行”。
- 堆积(Deposition): 当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后退时,它就没力气再背着这些沉重的“行李”了。于是,这些被搬运了N公里的石头泥沙,就被原地“卸货”,堆积下来。
而这些被冰川“卸下”的、未经分选的混合物堆积起来形成的地貌,就是冰碛地貌。
这感觉就像一个巨大的施工队(冰川)干完活儿之后,没来得及清理现场就撤了,留下一地的建筑垃圾。只不过,这个施工队的能量级别,是咱们人类无法想象的。
不止一种!冰碛地貌的“花式玩法”
冰碛地貌可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根据它们在冰川的哪个“部位”形成,长相和脾气也完全不一样。这就像是施工队在不同地方留下的不同类型的“垃圾堆”。
-
侧碛(Lateral Moraine):山谷两侧的“护栏”
这个最好理解。冰川在山谷里往下走,两侧不断刮蹭山壁,刮下来的石头就堆在了冰川的“两肋”。等冰川融化后,这两条由石块和泥土组成的长堤,就留在了山谷两侧的坡上。
画面感: 想象你走在一个U型山谷里,抬头看两边的山坡,会发现有两条非常明显、像人工修筑一样的垄脊,从高处一直延伸到谷底。那不是什么古代长城,那就是侧碛。站在上面,你能清晰地感觉到,脚下的这条“路”,就是当年那条冰河的“吃水线”。
-
中碛(Medial Moraine):冰川“拉链”的遗迹
这个就有点酷了。当两条山谷冰川在下游汇合时,它们各自的侧碛也会跟着汇合。于是,两条冰川结合部的内侧侧碛,就会合并成一条位于新冰川正中央的石带。
这简直就是冰川界的“联姻”啊!
等这条更大的冰川融化后,这条“中央石带”就会在谷底留下一条长长的、独立的垄岗。它就像一条拉链,见证了两条冰川曾经“手牵手”走过的岁月。在今天的很多冰川国家公园,你还能看到正在发育中的中碛,那深色的石带在洁白的冰面上,简直是 教科书式的大自然杰作 。
-
终碛(Terminal Moraine):冰川前进的“终点线”
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壮观的一种!
当冰川前进到某个地方,它的消融速度和前进速度达到了一个动态平衡,冰川的“舌头”(冰舌)就不再前进了。但是,它体内的“传送带”可没停,还在源源不断地把上游的石料运到这里来。天长日久,这些石料就在冰舌的前端堆成了一道巨大的、弧形的堤坝。
这道堤坝,就是终碛。它标志着这条冰川所能抵达的最远边界。
我第一次在新疆看到终碛的时候,真的,脑子里一片空白。那是一道横亘在山谷出口的巨大土丘,像一座小山,上面长满了草。如果没人告诉我,我绝对会以为那只是一道普通的山梁。但当你意识到,这道“墙”是几万年前一条巨型冰川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推出来的“句号”时,那种时空交错的震撼感,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
小彩蛋: 很多我们今天看到的高山湖泊,比如著名的来古冰川旁边的然乌湖,以及很多北欧、北美五大湖区的湖泊,它们的形成都和终碛坝有直接关系。终碛就像一个天然的水坝,把冰川融水给堵住了,从而形成了美丽的 冰碛湖 。
-
底碛(Ground Moraine):冰川离去后的“凌乱地毯”
当冰川大面积融化、整体后退时,那些被冻在冰川底部的石块、泥沙,就直接“原地解散”,铺满了整个谷底。这片区域通常波浪起伏,高低不平,形成了一片广阔的 底碛平原 。
它不像终碛那样有明确的形态,更像是一张铺在大地上的、凌乱又不平整的毯子。你徒步时感觉脚下地面坑坑洼洼,时不时冒出一块大石头,那八成就是踩在底碛上了。虽然它长得“平平无奇”,但它覆盖的面积往往是最大的,是冰川存在过的最普遍的证据。
读懂冰碛,就是读懂地球的呼吸
所以你看,冰碛地貌真的不只是一堆破石头。
它们是时间的标尺。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终碛的位置,来判断古代冰川的进退范围,从而推演整个地球的气候变迁历史。每一道终碛垄,都是地球一次“发烧”或“降温”的记录。
它们是生命的摇篮。这些看似贫瘠的石堆,却是很多顽强生命的起点。地衣、苔藓会最先在石头上扎根,然后是草,是灌木,慢慢地,动物也来了。这是一个从零开始,见证生命如何在一片“废墟”之上重建家园的奇迹过程。
对我个人而言,每一次站在冰碛上,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你会真实地感受到,人类的历史,在我们沾沾自喜的几千年文明,在地球这种以“万年”为单位的沧桑巨变面前,渺小得就像一阵风吹过的尘埃。你脚下的每一块石头,都可能在黑暗的冰层下沉睡了数万年,它见证过猛犸象的咆哮,也感受过冰河融化时的第一缕阳光。
这是一种能瞬间击碎你日常烦恼的宏大。
下次,当你去到那些高海拔地区,比如西藏、新疆,或者去到阿尔卑斯山、落基山脉,别再只顾着拍雪山和湖泊了。
多低头看看你脚下的路。
试着去分辨那些不起眼的土丘和石堆,去想象曾经有一条覆盖天地的冰之巨龙在这里沉睡、咆哮、最终消亡。去触摸那些棱角分明、满身刻痕的石头,感受一下它们从山巅被剥离,在冰川腹中翻滚、摩擦、最终被遗弃在这里的漫长旅程。
相信我,那一刻,你听到的将不再是风声,而是来自冰河时代的回响。而这片乱石岗,也将在你眼中,变成一座最壮丽的、无字的纪念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