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朋友,咱们来聊个天。就聊一个你我他,但凡学过两天英语,就自以为熟得不能再熟的词—— use 。
你是不是觉得,这有啥好聊的? use ,不就是“用”嘛!I use a pen. 我用一支笔。简单粗暴,直截了当。你要是这么想,那咱今天这趟探索之旅,可就太有必要了。我跟你讲,把 use 仅仅理解成“使用”,那感觉就像……就像你管贝多芬叫“一个弹钢琴的”,管《红楼梦》叫“一本写贾府吃饭的小说”一样,不是说不对,但简直是暴殄天物,完全没摸到它的灵魂!

说真的, use 这个词,它太“活”了,活得像个在市井里混迹多年的老江湖,身份多变,面孔复杂,时而朴实无华,时而又透着一股子人情世故的狡黠。
第一层伪装:动词“使用”,最熟悉的陌生人
行,咱们先从你最熟悉的地方开始。
use 当动词,表示“用”这个动作。这是它的基本盘,是它的“身份证”。
-
Can I use your phone?(能用下你手机吗?) -
She uses her talent to make a living.(她用自己的才华谋生。)
看到了吧?这层意思,就像咱们每天都要呼吸的空气,太基础了,以至于我们常常忽略它的存在。但你有没有发现,即使是这最简单的一层,中文的语境也比一个干巴巴的“用”字要丰富得多?上面第二句,你翻译成“她利用自己的才华谋生”,是不是感觉味道更足了?“利用”这个词,一下子就带出了一种主动性和目的性。
所以,记住第一个重点: use 作为动词,不仅仅是“用”,它背后藏着“利用”、“运用”、“借助”等多重含义,具体是哪个,全看语境这个大舞台。
第二重身份:名词“用途”,一下就高级了
好了,精彩的来了。当 use 摇身一变,从一个动作(动词)变成一个物件(名词)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变了。
想象一个场景:你买了个奇形怪状的玩意儿,你朋友拿起来翻来覆去地看,然后一脸懵圈地问你:“ What's the use of this thing? ”
他问的是啥?他问的是“这玩意儿有啥用处?”或者更接地气一点:“这玩意儿能干嘛?”
看到了吗? the use 在这里,不再是一个动作,而是一个价值、一个目的、一个存在的意义。
这时候,一堆黄金搭配就闪亮登场了:
- It's no use... (做某事没用/白搭)
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覆水难收,哭也白搭。) 这句话简直是人生哲理的浓缩。你感受一下,那种无奈、那种劝慰,全在这个no use里了。 - What's the use? (有啥用呢?) 这句绝了,简直是“丧文化”的英文鼻祖。当你努力了半天,结果屁用没有,你往沙发上一瘫,望着天花板,幽幽地来一句:“
What's the use?” 那种挫败感、那种无力感,瞬间拉满。 - make use of... (好好利用……)
We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our time.(我们应该好好利用时间。) 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把某个资源(时间、机会、工具)的价值最大化。 - be of use (有用的)
I hope this information can be of use to you.(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用。) 这是一种非常礼貌和谦逊的说法,比be useful听起来更书面、更真诚。
所以,第二个关键点来了:名词 use 关注的不是“用”这个动作,而是“用途、价值、意义”这个结果。它让这个词从一个单纯的行为,上升到了哲学层面。
最强变身术:“Used To” 的时空魔法
如果说前面两种身份还只是让 use 变得立体,那接下来的这个变身,直接就让它拥有了穿越时空的能力。我敢打赌,无数英雄好汉都栽在过 used to 的坑里。
used to do something
这个结构,跟“用”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一毛钱都没有!它是一个时光机,专门带你回到“过去常常做,但现在不做了”的那个时空。
-
I used to smoke, but I quit last year.(我过去常抽烟,但去年戒了。)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是“现在不了”。 used to 的灵魂就在于这种今非昔比的对比和惆怅。它自带一种怀旧滤镜,讲出来的话都仿佛蒙上了一层旧照片的昏黄色调。
你跟老朋友喝酒,聊起当年,就可以尽情地用它: We used to play football here all day long. (以前我们常常在这儿踢一整天的球。)言下之意,现在这地方可能盖了高楼,我们也变成了只会在酒桌上追忆往昔的油腻大叔。
但是!请注意!前方高能预警!
used to 有两个长得特别像、但意思天差地别的“邪恶双胞胎”:
- be used to doing something
- get used to doing something
这里的 used 是个形容词,意思是“习惯的”,而 to 是个介词,所以后面要跟名词或者动名词(doing)。
-
be used to doing 指的是“ 已经习惯于…… ”的状态。
I am used to getting up early.(我已经习惯早起了。) 这是一种常态,我的生物钟已经是这样了。 -
get used to doing 指的是“ 正在变得习惯于…… ”的过程。
Don't worry, you will get used to the new environment soon.(别担心,你很快就会适应新环境的。) 这是一个从不习惯到习惯的动态变化。
划重点!第三个,也是最要命的一个点:
-
used to do:过去常常(现在不) -
be used to doing:习惯于(一种状态) -
get used to doing:逐渐习惯(一个过程)
这三个家伙,请务必把它们分开,刻在脑子里。搞混了,那可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意思完全拧了。
终极奥义:藏在骨子里的“人情世故”
聊到这儿,你是不是觉得 use 已经够复杂了?别急,它还有更深的一面,这一面,充满了人性的味道。
use 这个词,在某些语境下,会带有一种微妙的、甚至是负面的含义,约等于“利用(别人)”。
-
She just used him to get the promotion.(她只不过是利用他来获得晋升。)
你听听这话,冰冷又残酷。这里的 used ,充满了算计和工具人的悲哀。它不再是中性地“使用”一个工具,而是把一个活生生的人当成了达成自己目的的垫脚石。
还有一些口语化的表达,更能体现 use 的灵活性:
-
I could use a drink.(我真想来一杯/我需要喝一杯。) 这句话太地道了!它表达的不是“我能用一杯酒”,而是一种强烈的“ 需求 ”和“ 渴望 ”。当你累了一天,回到家,瘫倒在沙发上,说出这句话,那种疲惫和对放松的向往,呼之欲出。同样,I could use a hand就是“我需要帮忙”。
所以你看, use 这个词,它从一个简单的动作“用”,可以延伸到物品的“价值”,再到时间的“变迁”,最后甚至能触及人性的“算计”和内心的“渴望”。
它就像一个演员,在不同的剧本里,扮演着截然不同的角色。有时它是勤勤恳恳的工人,有时是满腹经纶的哲学家,有时是多愁善感的诗人,有时,它甚至是个不择手段的阴谋家。
下次你再碰到 use ,别再让你的大脑直接跳出那个“用”字了。停一下,哪怕就一秒钟。问问自己:
- 它在这里,是个动作还是个概念?
- 它是在说现在,还是在怀念过去?
- 它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还是在表达一种情绪?
- 它的背后,是单纯的工具性,还是复杂的人心?
当你开始这样思考时,恭喜你,你才算真正开始理解 use 了。你不再是一个只会查字典的语言学习者,你变成了一个能感受到语言温度和脉搏的交流者。
语言的魅力,不就在这儿吗?在一个个我们自以为懂了的词汇里,发现一个又一个全新的宇宙。而 use ,就是那扇等着你去推开的,通往新宇宙的、最不起眼却又最重要的大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