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告别与重逢:我用半生磕磕绊绊悟出的成长心法


嘿,说真的,活了这么些年,你要问我到底“学会”了什么,我可能没法给你列个清单,上面写着“学会了Python编程”“学会了做惠灵顿牛排”这种听起来特牛、特具体的东西。

不是,我说的“学会”,是另外一种。

学会

是一种更黏糊、更说不清道不明,甚至有点窝囊,但又TM至关重要的玩意儿。它藏在每一次搞砸的事情里,每一次深夜的辗转反侧里,每一次你对着镜子,觉得自己“唉,怎么又成这样了”的叹息里。

它不是知识,是……一种和自己、和这个世界和解的姿态。

1. 从学会“扔东西”开始

我的觉醒,特搞笑,是从一次搬家开始的。

那会儿,我租的那个小破单间,简直就是个记忆的垃圾场。旧的电影票根、早就干涸的钢笔、前任送的那个现在看来丑得一批的马克杯、大学时穿过一次就压箱底的廉价礼服……每一样东西,我都觉得“有意义”。

我妈打电话来,听着我这边兵荒马乱的打包声,就吼了一句:“你那些破烂儿还要留到什么时候!扔!都给我扔了!”

我当时还特委屈。破烂儿?这都是我的青春啊!

但你知道吗,当我真的狠下心,把那张皱巴巴的电影票——我们看的第一场电影,《星际穿越》——扔进垃圾袋的瞬间,我没感觉到心痛。真的,一丁点都没有。反倒是感觉……松了口气。

就好像,我扔掉的不是一张纸,而是那个“必须记住这一切”的沉重执念。

从那天起,我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我开始疯狂地扔东西。那件旧T恤,就是你第一次约会穿的那件,领口都洗得卷边了,上面还有一小块怎么也洗不掉的火锅油渍,你还留着它干嘛?扔掉!那个分手后还舍不得删的聊天记录,你每次喝多了就翻出来看,一遍遍凌迟自己,有意思吗?删掉!那些所谓的“朋友”,只会消耗你,让你觉得筋疲力尽,从不给你带来半点正能量,你还费劲维持那点塑料情谊干嘛?断掉!

我们总以为占有得越多越好,回忆越满越珍贵。扯淡。

人活着,很多时候需要的不是加法,而是减法。仓库太满了,新的阳光就照不进来。你得先把那些发霉、过期、占地方的玩意儿给清出去,才能给新的、好的、让你心动的东西腾地方。

所以,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扔。扔掉物,也扔掉人,扔掉那些让你不断内耗的破事儿。

这感觉,爽爆了。

2. 后来,我学会了“闭嘴”

年轻的时候,我特爱争辩。

我是个表达欲爆棚的人,觉得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得有个是非对错。网上跟人对线,能从下午三点战到凌晨两点,非要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生活中跟朋友意见不合,我也得上价值、摆事实、讲道理,证明“我是对的”。

结果呢?

除了收获一肚子气和黑眼圈,啥也没得到。那个网上跟你对喷的陌生人,不会因为你的长篇大论就改变他根深蒂固的看法;那个跟你争得面红耳赤的朋友,最后可能只会觉得你这人真“好为人师”,特烦。

有一次,因为一个现在想来鸡毛蒜皮到可笑的电影解读,我和一个很好的哥们儿在饭局上杠上了。我引经据典,他旁征博引,俩人唾沫横飞,周围一圈朋友尴尬得脚趾抠地。最后不欢而散。

回去的路上,夜风一吹,我突然觉得,我俩都像傻子。

真的,太傻了。

我赢了吗?就算我把他驳得体无完肤,又能怎样?证明我比他更懂导演的“中心思想”?然后呢?这能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好一分一毫吗?

不能。

从那以后,我开始学着闭嘴。

不是说变成一个闷葫芦,啥也不说。而是在那些毫无意义的争辩时刻,在那些对方只是为了输出情绪而不是探讨问题的场合,学会把已经到嘴边的话,咽回去。

然后,轻轻在心里对自己说一句:“你说的都对。”

这四个字,不是认怂,是解脱。是我放过了别人,更是放过了我自己。我把那些用来争辩的能量和时间,省下来,去读一本好书,去看一部好电影,去楼下跑跑步,甚至就是发发呆,都比耗在那些无谓的口舌之争里强一百倍。

成年人的世界里,沉默不是金,沉默是命。是省下来的命。

3. 最难的,是学会说“算了吧”

如果说“扔东西”是物理层面的断舍离,“闭嘴”是社交层面的断舍离,那“算了吧”这三个字,就是精神层面的终极断舍离。

这玩意儿太难了。真的。

你为一个项目熬了三个月的夜,结果临了被老板毙了,或者被同事抢了功。你心里那个恨啊,那个不甘啊,简直能烧穿胸膛。你一门心思地对一个人好,掏心掏肺,把自己的姿态放到尘埃里,结果人家转身就跟别人走了,连句像样的告别都没有。

这时候,你怎么“算了吧”?

凭什么“算了吧”?

我曾经也想不通。我觉得“算了吧”就是懦弱,是阿Q精神,是自我安慰。我偏不,我就要死磕,就要一个说法,一个公道。

我磕过。为了一个被侵占的创意,跟公司闹得很难看,最后自己辞职走人,但那个创意最终还是没能拿回来。我为一个不爱我的人,作践自己,深夜发矫情的朋友圈,打电话求复合,把自己搞得像个笑话,最后人家连手机号都换了。

直到有一天,我打游戏,玩一个特难的关卡,死活过不去。我摔了无数次手柄,气得快要脑溢血。我朋友在旁边悠悠地说:“你换条路走呗,或者,干脆先不玩这个任务了,去做点别的,升升级再回来打?”

我愣住了。

是啊,我为什么非要跟这一个破关卡死磕?

人生不也是这样吗?

很多时候我们痛苦,不是因为事情本身有多糟糕,而是我们不允许自己“失败”,不允许自己“放弃”。我们被“沉没成本”绑架了。因为已经付出了那么多,所以觉得现在放手,以前的一切就都白费了。

可你想想,你继续耗下去,搭进去的,是你的“现在”和“未来”啊!

所以,我开始练习说“算了吧”。

  • 那个offer没拿到, 算了吧 ,也许有更适合我的在等我。
  • 那段感情没结果, 算了吧 ,至少我认真爱过,也看清了不值得。
  • 那个朋友背叛我, 算了吧 ,正好帮我筛选掉了生命中的垃圾。

“算了吧”,不是放弃挣扎,而是选择战略性转移。是承认有些事就是不可为,有些人就是不可得。是把卡在泥潭里的腿拔出来,哪怕蹭了一身泥,也比陷在里面强。

这是一种止损的智慧,一种放过自己的慈悲。

尾声:学会和那个不完美的自己,摇摇晃晃地站在一起

最终,所有这些“学会”,都指向了一件事:

学会接纳那个不完美的,甚至有点糟糕的自己。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更好”,要“更强”,要“永远积极向上”。我们不能脆弱,不能犯错,不能有负面情绪。我们活得像一台被设定了程序的机器,一旦出现bug,就对自己百般苛责。

可人不是机器啊。

人会累,会烦,会嫉妒,会懒惰,会做出愚蠢的决定,会爱上不该爱的人。

所以,我现在学会了什么?

我学会了在搞砸一件事情后,不再骂自己“你这个废物”,而是拍拍自己的肩膀说:“嗨,哥们儿,没事儿,下次咱注意点。”

我学会了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允许自己躺在床上一整天,什么也不干,就只是难过。而不是逼着自己“振作起来”。

我学会了看着镜子里那个有眼袋、有法令纹、身材也不再紧致的自己,不再是嫌弃,而是一种……类似于对待一个老伙计的感情。我知道他所有的缺点和糗事,但他陪我走了这么久,挨了那么多生活的揍,还站在这里。

挺不容易的,真的。

所以,如果说“学会”是人生的必修课,那它的课程大纲,可能就是一部漫长而曲折的个人史。从学会扔掉一张旧票根,到学会扔掉一段烂关系;从学会闭上一张好辩的嘴,到学会对那些烂人烂事说一句“你随意”;从学会跟一个过不去的坎死磕,到学会云淡风轻地说一句“算了吧”。

最终,我们都是在学着,如何与那个唯一的、不可复制的、浑身是毛病却又无比真实的自己,和解,然后,摇摇晃晃地,站在一起,继续往前走。

这堂课,没有毕业的那天。

而我,还只是个学生。

挺好。

 
暴打柠檬红
  • 本文由 暴打柠檬红 发表于 2025-11-2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lubanyouke.com/8065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