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民族教育进步中心举办52个未摘帽县和“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初中数学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互联网示范培训
十月十二日至十六日,由教育部民族教育进步中心主办、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数学与理科教育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课程工作室等单位承办的52个未摘帽县和“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初中数学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示范培训班在北京举行,来自有关省区122个贫困县等的150人参加培训。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北京第二十二中学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民族教育进步中心副主任胡炜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国家教程委委员、义务教育和普高数学课程准则修订组组长史宁中、北京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主任周林、北京第二十二中学第二十一中学联盟校校长高宇军、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孙晓天和何伟、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课程工作室主任刘勇等出席开班仪式。开班仪式后,史宁中为学员们作第一堂讲坛报告。
胡炜在开班仪式上的讲话指出,教育部民族教育进步中心连续四年举办“三区三州”等贫困县数学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示范培训,已累计培训教师近600人次。这项工作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等方面要紧论述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党组有关决策部署的要紧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对民族区域、贫困区域的关心,体现了教育部对民族区域、贫困区域推进教育事业进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看重。他强调,本次培训在以往班次的基础上采取了很多革新举措,得到了承办单位及北京东城区教委、二十二中和史宁中教授等海量知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是教育系统应对疫情、化危为机的一次要紧实践,是推进教师培训工作服务民族区域、贫困区域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紧抓手,是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服务教育工作的要紧实践,是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要紧探索。胡炜对参加培训的学员们提出三点期望:一要坚持立德树人,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二要弘扬高尚师德,争做“四有”好教师的示范标杆;三要扎根中国大地,不断提高育年代新人的生意能力。
教育部民族教育进步中心组织举办的数学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示范培训,定位小规模、高水平、引领示范性,瞄准民族区域、贫困区域数学学科弱、课堂教学难、专业引领少的弱点弱项,精准解决数学教师和教研员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质困难,采取“研”“训”“做”螺旋循环跟踪式培训方法,“走出来”和“跟进来”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集中培训与随校教研相结合,精心拓展对象选择、课程设计、组织管理、成效评价和学员追踪等各个环节,着力培养一批“教得好”的当地教研和骨干教师“种子”,得到民族区域、贫困区域广大教师的欢迎。培训班举办四年以来,在培训班专家的教导下,各期学员已经在期刊专栏发表论文近50篇。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ubanyouke.com/1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