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二十四史”之首,《史记》一直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塑造了一批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其文学成就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是什么成就了这部伟大的历史巨著?除了司马迁卓越的文史才华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外,独特的史书体例也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于以往的编年体史书,《史记》采用了一种全新的体例——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通过对人物生平事迹的描写,折射出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风貌。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五个部分:

本纪: 记载帝王的世系和生平事迹,是全书的纲领,共12篇。
表: 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朝代更替、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等,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共10篇。
书: 记录历代典章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料,是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共8篇。
世家: 记载诸侯王、功臣贵族的历史,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豪门望族的兴衰,共30篇。
列传: 记载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这些人来自各个阶层,有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等等,是《史记》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共70篇。
这种五体并用的体例,打破了以往编年体史书的局限,使历史叙述更加灵活生动,同时也更能突出人物的主体地位,展现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除了独特的体例之外,《史记》在内容选择和语言运用上也颇具特色。司马迁秉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理念,不拘泥于官方史料,广泛搜集民间传说、野史笔记,甚至实地考察,力求真实客观地还原历史。在语言上,他打破了传统史书的刻板文风,运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词汇,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
《史记》的成功不仅在于它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更在于它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其独特的史书体例、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语言,共同成就了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拓展:
《史记》的体例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史书的典范,被后朝史家竞相模仿和沿用。例如,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等,都沿用了《史记》的纪传体体例。此外,《史记》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传记文学的成就,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借鉴。时至今日,《史记》依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和研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