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中央苏区出发,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战略转移,这就是彪炳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场漫漫征途,充满了艰险困苦,也孕育着希望和新生。那么,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他们最终的目标是什么?
首先,长征是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保存革命力量。1933年起,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红军损失惨重,苏区面积不断缩小。为了避免全军覆没,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苏区,踏上了战略转移的道路。

其次,长征是为了寻找新的革命根据地,继续进行革命斗争。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多个省份建立了苏维埃根据地,但都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巨大压力。红军希望通过长征,到新的地区建立根据地,积蓄力量,以便日后继续进行革命斗争。
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他们翻雪山、过草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同时,红军还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帮助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路线问题,开始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为红军最终取得长征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企图,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也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的道路。
长征不仅是一次伟大的军事壮举,更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理想、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不息。
除了上述内容,长征的胜利还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长征的胜利,宣告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破产,推动了国内和平局面的发展,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建立奠定了基础。
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 长征途中,红军以实际行动宣传了党的纲领和主张,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极大地提高了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力。
长征是一座历史丰碑,它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