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赤壁之败:壮志豪情与历史的落差

苏轼的《赤壁赋》以其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篇赋以赤壁之战为背景,以曹操的失败为切入点,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历史、命运的思考。

《赤壁赋》原文: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而羽化而登仙。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吾人视之,亦足以少长,而况天地乎!

>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酖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不知其几千万岁也,此乐何极!

>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然而古人亦有言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 今我与子,皆以明镜止水,观天地万物,自此以往,便可无复忧惧矣!””

《赤壁赋》翻译:

>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五日,苏轼和朋友们在赤壁之下泛舟。清风徐徐吹来,水面平静无波。我举起酒杯敬酒给朋友们,吟诵有关明月的诗句,唱着优美的歌曲。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升起,在北斗七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白露横跨江面,水光连接着天际。纵使乘坐一片苇叶,也能漂浮在无边无际的茫茫水面上。仿佛乘着风飞翔,不知去往何方;仿佛遗世独立,飘然升仙。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看,天地都无法在一瞬间消失;从事物不变的角度来看,万物与我都是永恒的。所以,不积跬步,就不能到达千里;不积小流,就不能形成江海。我们观察它们,也会感到时间的推移,更何况天地呢?

> 那么,什么时候才算快乐呢?一定应该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吧!唉!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将跟谁一起归去呢?

> 朋友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操的诗句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连,一片苍茫,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困住的地方吗?他当初攻破荆州,拿下江陵,顺流而下,战船连绵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边喝酒,横着长矛吟诗作赋,真是当时的一代英雄,现在却在哪里呢?

> 何况我和你一起在江边钓鱼砍柴,与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驶着小船,举起酒杯互相敬酒,就像蜉蝣一样寄身于天地之间,如同沧海一粟,感叹生命短暂,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带着飞仙遨游,抱着明月长眠,不知过了多少千万年,这快乐真是无穷无尽!

> 古人说:“生死大事,怎能不让人悲伤呢?然而古人也有句话说:“人终有一死,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关键在于所做的事不同。”

> 现在我和你,都以明镜止水的心态,观照天地万物,从今以后,就可以不再忧虑恐惧了!””

《赤壁赋》以曹操赤壁之战的失败为引子,却并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而是对人生、历史、命运的深刻思考。作者借景抒情,以优美的文字描绘了赤壁的壮丽景色,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人生短暂,应及时享受生活,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此外,在历史背景方面,《赤壁赋》也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复杂性和战争的残酷性。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最终在赤壁之战中败于孙刘联军,这不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反映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历史的兴衰更替,英雄人物的命运起伏,都让人感慨万千。

《赤壁赋》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思想作品。它以精炼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历史、命运的独特见解,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学习苏轼的超然心境,保持平和的心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4-07-2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lubanyouke.com/1839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