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用诗词歌赋表达着对月的赞美和遐想,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莫过于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诗意境雄浑,感情真挚,成为了千古绝唱。那么,你知道“海上生明月”的下一句是什么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一句,承接上句描绘的景象,将笔触延伸至更广阔的空间,道出了诗人远在他乡的思念之情。明月从海上升起,此时此刻,无论是身处海角天涯,都沐浴在同一片月光之下。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当时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远离故土和亲人。在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诗人望月怀远,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夜景图,浩瀚无垠的大海上,一轮明月缓缓升起,将银色的光芒洒向人间。这两句看似写景,实则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明月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它连接着诗人和远方的故乡,也寄托着诗人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后两句则由景入情,将诗人的思绪从眼前的美景拉回到现实中来。“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在漫漫长夜中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情景。因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所以才会对夜晚感到格外漫长,才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更加思念远方的人。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情景交融,将诗人远在他乡的孤独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篇。
除了《望月怀远》,古代还有许多描写月亮的诗句,例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这些诗句都以月为媒,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月亮,成为了连接古今、沟通情感的文化符号,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