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贫穷的孩子,为了在夜晚也能读书,想出了在墙壁上凿洞借光的办法。这个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但你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吗?
他就是 匡衡 ,西汉时期的一位经学家、政治家。他的故事被记录在《西京杂记》、《汉书》等史书中,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励志典范。

匡衡自幼家境贫寒,但他酷爱读书,渴望获取知识。然而,白天需要辛苦劳作,只有夜晚才有时间学习。可是,他家里穷得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夜晚读书成了奢望。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匡衡看到隔壁人家的灯光从墙壁的缝隙中透过来,这给了他启发。他拿起工具,在墙壁上凿出了一个小孔,微弱的光线透过来,照亮了他的书本。匡衡就这样克服了困境,坚持不懈地学习。
除了“凿壁借光”,匡衡还用“囊萤映雪”的方式学习。夏夜,他捕捉萤火虫,收集在薄薄的布袋中,借着微弱的光芒读书。冬日,他利用雪地反射的月光苦读。
匡衡的勤奋好学最终让他成为了饱学之士,他的学识和才华得到了汉元帝的赏识,被任命为太子少傅,后官至丞相。
匡衡的故事告诉我们, 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梦想 。他的事迹也启示我们,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
拓展:
“凿壁借光”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并被赋予深刻的寓意,是因为它触及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知识和成功的渴望。在古代,教育资源匮乏,寒门子弟想要出人头地,唯有依靠自身的努力。匡衡的故事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他成为了无数普通人追逐梦想的精神支柱。时至今日,“凿壁借光”依然具有激励意义,它提醒着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望,用勤奋和毅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