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在阅读古诗词或文言文时,被一些生僻字挡住了理解的脚步?“邈”这个字,或许就是其中之一。它带着几分神秘,几分悠远,常常出现在描绘广阔景象或表达深远意境的句子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面纱,领略汉字的魅力。
“邈”读作miǎo,第三声。它是一个形声字,由“辶”和“貌”组成。“辶”是形旁,表示与行走或距离有关;“貌”是声旁,提示读音。

“邈”的本义是“遥远”,例如“天高地邈”,形容天地之间距离遥远,也比喻身份、地位等的悬殊。它还可以引申为“久远”,如“思绪邈远”,指的是思绪飘忽不定,延伸到很远的地方或久远的时间。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邈”字常常被用来营造一种开阔雄浑或苍凉悠远的意境。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就有“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一句,描绘了山峦平原辽阔无边,河流湖泊曲折深邃的壮丽景象,其中“旷”就有“邈远”之意,展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除了“遥远”之外,“邈”还有一种不太常见的含义,即“轻视、藐视”。这主要源于“邈”字中包含着“看不见、不重视”的意味。例如,成语“邈视一切”就指的是对所有事物都持轻视的态度,不放在眼里。
了解了“邈”的读音和含义,相信你在下次遇到它的时候,就不会再感到陌生和困惑了。
汉字的魅力
“邈”作为一个典型的形声字,它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通过拆解字形,分析字义,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字,还能从中窥探到古人造字的智慧和汉字演变的规律。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每一个汉字都像一颗颗珍珠,串联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闪烁着独特的文化光芒。学习汉字,不仅是学习语言工具,更是了解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希望我们都能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魅力,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