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以其豪放不羁的诗词风格和深厚的人文素养闻名于世。其中,他那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成为了千古流传的经典名句,至今仍被人们广泛引用。
这句诗的创作背景,是在苏轼于中秋节夜宴之时,望月怀远,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词中,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中秋之夜的月色和氛围,表达了对家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的含义深刻而隽永。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团圆的期盼,以及对亲朋好友的真诚祝福。诗人将“人长久”与“千里共婵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表达了对家人朋友的思念,又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但愿人长久”,不仅是对亲朋好友的祝福,也是对人生的祈愿。它希望人们能够拥有健康长寿的生命,能够享受人生的幸福与快乐。而“千里共婵娟”,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团圆和亲情的渴望。这句诗不仅体现了苏轼对家人朋友的深厚感情,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除了表达情感和哲理之外,这句诗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月亮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它象征着团圆、美好和希望。在古代,人们在中秋节赏月,寄托着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盼。苏轼的这句诗,正是将这种文化内涵融入其中,使其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诗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仅因为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更因为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团圆的共同追求。这句诗,也成为了人们表达对家人朋友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的经典语句。
苏轼与中秋节
苏轼不仅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对中秋节的感受,他的其他作品中也经常出现与中秋节有关的诗词。例如,他在《八月十五夜月》中写道:“玉轮朗照,金波生凉。夜深人静,星月无光。”这首诗描写了中秋之夜的景色,并表达了诗人对月色的喜爱和对夜晚的静谧的感受。
苏轼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书法作品以其雄健豪迈的风格著称,他的画作则以其清新淡雅的风格著称。苏轼的艺术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才智,也展现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