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战争进入了决战阶段。在这短短四个月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决战,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辉煌胜利,彻底扭转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局势。这三大战役分别是: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
一、逐鹿东北: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率先打响。东北野战军在林罗刘(林彪、罗荣桓、刘伯承)的指挥下,将目标锁定在拥有55万精锐部队的卫立煌集团。经过54天的浴血奋战,东北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辽沈战役的胜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使东北成为稳固的后方,为解放战争提供了战略物资和兵员支持,也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士气,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决战中原: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拉开帷幕。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粟裕、邓小平等人的指挥下,与国民党军精锐部队展开殊死搏斗。经过65天的艰苦奋战,人民解放军以60万对80万的兵力劣势,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取得了战略决战的决定性胜利。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歼敌最多、政治影响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战。它标志着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长江以北即将获得解放。
三、挥师北上:平津战役
1948年12月5日,平津战役打响。东北野战军在林罗刘的指挥下,将国民党军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集团合围于北平、天津等地。经过67天的激烈战斗,人民解放军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和平解放了北平。
平津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在华北的统治彻底瓦解,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它不仅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也为新中国的成立铺平了道路,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延伸:从三大战役看人民战争的胜利
三大战役的胜利,充分体现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人民解放军始终坚持依靠人民、发动群众,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兵员和物资支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战,踊跃支前,为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正是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才最终赢得了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