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思想的载体,而如何将思想更精准、生动地传递给读者,则需要借助不同的表达方式。恰当的表达方式如同绘画中的色彩,能够赋予文字不同的情感色彩和艺术感染力,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
一、描绘画面,增强画面感:描写

描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它通过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将画面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根据描写对象的侧重点不同,描写又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
例如,在鲁迅先生的《故乡》中,一段对闰土外貌的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将闰土健康、活泼的形象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阐述观点,增强逻辑性:议论
议论是以理服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阐明作者对某一事物的观点和看法。一篇优秀的议论文,需要观点鲜明、论据充分、逻辑严密,才能使读者信服。
例如,在《劝学》中,作者开篇即提出“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接着从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得出“学然后知不足”的结论,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极具说服力。
三、讲述故事,增强趣味性: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用来讲述事件发展过程的表达方式,它可以将人物的活动、事件的经过等按照时间或逻辑顺序娓娓道来,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例如,在《藤野先生》中,作者以时间为序,讲述了自己在仙台学医期间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语言平实而富有感情,将藤野先生严谨治学、关心学生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四、抒发情感,增强感染力:抒情
抒情是作者通过文字表达个人主观情感的表达方式,它可以是直抒胸臆,也可以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以“明月”为线索,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对亲人的思念融入其中,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五、灵活运用,相辅相成
在实际写作中,不同的表达方式往往是相互交叉、灵活运用的。例如,在描写景物时,可以融入作者的个人情感,使景物描写更具感染力;在叙述事件时,可以穿插对人物的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总之,写作中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并非孤立存在的,只有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内容充实、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拓展:新媒体时代表达方式的创新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表达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演变。例如,表情包、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传播形式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也为写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运用和创新表达方式,是每个写作者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