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 (2021-2025年) 是我国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也寄托着14亿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 。

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经济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另一方面,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经济长期发展保持良好态势,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待加强。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未来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明确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速度保持在合理区间,创新驱动发展成果显著,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经济循环更加畅通,市场机制更加健全,产 ownership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政府治理效能和治理水平明显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展望未来,“十四五”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
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除了上述目标,"十四五"规划还特别强调了科技创新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
规划指出,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科技创新在我国未来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科技创新道路,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