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中国前进的治国方略
治国有常,乃治国理政的不变法则。自古以来,历代明君贤相都遵循这一理念,以治国之道治国平天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治国有常,将这一原则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过程,指引着中国的发展壮大。

治国有常,理政之本
《论语·子路》有云:"为政有常,与民无争。"这揭示了治国有常的本质,即治国有规律、有规矩,要遵循客观规律,顺应民心民意。治国有常,就意味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公平正义、坚持社会和谐等一系列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不是一时兴起的权宜之计,而是治国理政的根本遵循,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
治国有常,应时而变
治国有常,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治国理政也要与时俱进,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吃老本。治国有常,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需要调整策略,创新举措,以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例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治国理政理念和战略,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一带一路"倡议等,这些都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国家实际的重大举措。
治国有常,人民至上
治国有常,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的切身利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生建设,全面推进扶贫攻坚、医疗保障、教育公平等民生事业,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拓展:治国有常,胸怀天下
治国有常,不仅要解决国内问题,还要放眼世界,胸怀天下。中国是世界大家庭的一员,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今天,治国有常也意味着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