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中的《僖公三十二年》,是一篇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的古文经典。全文以秦穆公欲伐郑国的背景展开,讲述了郑国大夫烛之武凭借高超的智慧和口才,成功劝退秦师的故事。
《烛之武退秦师》在语言方面,以简洁凝练、通俗易懂为特色,全文共91字,却将烛之武的语言刻画得惟妙惟肖,极具表现力。文章开篇直入主题,通过“郑伯有嘉德、信脩而能谋”和“秦伯素称霸”等语句,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和人物关系。

在叙事方面,文章以对话为主,通过烛之武与秦穆公的唇枪舌战,将双方的心理活动和智慧谋略展现得淋漓尽致。文章将烛之武劝说秦穆公的重点放在了“无小国”和“无私仇”两方面。他指出郑国虽然小,但民心齐、社稷稳,秦国如果攻打,将难以取胜;而秦穆公与郑国之间无私仇,攻郑并不能给秦国带来实际利益。
在人物刻画方面,烛之武是一位智谋过人、临危不惧的杰出外交家。他善于揣摩人心,抓住时机,通过巧妙的言语攻势,使秦穆公认识到伐郑的弊端和自身的处境,最终成功退敌。而秦穆公则是一位雄才大略、刚愎自用的君主,但他也能虚心纳谏,在烛之武的劝说下,幡然悔悟,撤兵而去。
《烛之武退秦师》在文学史上地位很高,是历代政治家和文人学习的典范。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智慧谋略的博大精深,也展示了礼仪之邦的外交风范。文章所蕴含的为人处世之道和外交谈判技巧,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