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过年,这四个字一说出口,感觉整个空气里都弥漫着喜庆的味道!对于咱们中国人来说,过年可不仅仅是放几天假那么简单,它承载着一年的期盼,凝聚着浓浓的亲情,更是一场盛大的文化狂欢!
一、小时候的年味儿,那是记忆深处最美的糖

要说小时候过年,那简直就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光!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唯一的娱乐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疯跑,但过年的快乐却是现在怎么也找不回来的。
还记得腊月二十几,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妈妈会开始炸丸子、炸酥肉,那香气啊,简直能飘到隔壁邻居家!我总是屁颠屁颠地跟在妈妈身后,眼巴巴地等着她炸好一个,趁热偷吃一口,那感觉,真是比现在吃什么山珍海味都香!
除了吃的,穿新衣服也是过年的一大期待。平时穿的都是旧衣服,盼了一年,终于能穿上崭新的衣服,那种喜悦,现在想想都觉得心里暖暖的。尤其是那新鞋子,恨不得睡觉都穿着!
当然,最期待的还是压岁钱!那时候的压岁钱不多,但对于小孩子来说,那可是一笔巨款!可以买好多好吃的,好玩的!偷偷藏在枕头底下,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数一遍,生怕丢了!
最热闹的当然是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年夜饭桌旁,说说笑笑,其乐融融。电视里放着春节联欢晚会,虽然节目内容不一定都喜欢,但一家人一起看,就是年味儿!吃完年夜饭,就要开始放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整个村庄,仿佛要把所有的霉运都赶走,迎来新的一年。
二、长大了的年,多了份责任,少了份纯真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的感觉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小时候是单纯的享受,长大了更多的是责任和付出。
离开了家乡,在外打拼,过年回家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提前几个月就要开始抢火车票,那场面,堪比春运大片!虽然旅途劳累,但想到马上就能见到家人,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回到家,要帮着父母做年货,准备年夜饭,还要应付各种亲戚的“热情”问候,比如“有没有对象啊?”、“工资多少啊?”、“什么时候结婚啊?”……虽然有些问题让人头疼,但感受到家人和亲戚的关心,心里还是暖暖的。
年夜饭也从简单的吃饱,变成了对团圆的期盼和对来年的美好祝愿。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聊过去一年的经历,说说未来的打算,互相鼓励,互相支持。
放鞭炮的热情也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虽然少了些热闹,但多了份责任。
压岁钱也从期盼变成了付出。给长辈们包红包,给晚辈们发红包,虽然钱不多,但代表着一份心意,一份祝福。
三、新时代的年,玩出新花样,不变的是那份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年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短视频拜年、线上抢红包、旅游过年……各种新玩法层出不穷。
虽然过年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不变的是那份浓浓的亲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在过年,可能更注重的是放松和体验。很多人会选择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也有人会选择宅在家里,看看电影,打打游戏,享受难得的休闲时光。
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最重要的还是和家人在一起。哪怕只是简单地聊聊天,吃顿饭,也能感受到那份温暖和幸福。
四、过年过年,过的是一份情怀,一份传承
过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它承载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凝聚着我们民族的精神。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过年的习俗和文化都在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从贴春联、放鞭炮,到吃年夜饭、拜年,这些看似简单的习俗,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过年,也是一个反思和展望的时刻。回顾过去一年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为新的一年做好规划。
过年,更是一个感恩的时刻。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朋友的帮助和支持,感恩社会提供的机遇。
所以啊,过年过年,过的不仅仅是热闹,更是那份情怀,那份传承!让我们珍惜这难得的时光,和家人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地迎接新的一年! 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记住,不管时代怎么变,家,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