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绝对是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你可能一下子想到“抠门”、“吝啬”这些词,但如果仅仅用这两个词来概括他,那就太片面了。咱今天就来好好扒一扒严监生的性格,看看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行为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一、抠门吝啬,那是摆在明面上的标签

说严监生抠门,那真不是冤枉他。临死前,因为灯盏里点了两根灯草,硬是不肯咽气,非要家人挑掉一根才行。这情节堪称经典,也成了他抠门最直接的证据。
细节控的抠门:这可不是简单的舍不得钱,而是细节上的极致控制。两根灯草,价值几何?可能连一文钱都不到,但严监生却觉得这是浪费。这种抠门,已经深入到骨髓,是一种习惯,一种对“资源”的极端珍惜。
抠门背后的恐惧:或许,严监生的抠门,源于他对未来的一种恐惧。他害怕失去,害怕钱不够用,所以才会如此斤斤计较。这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二、精打细算,小算盘打得噼啪响
严监生不仅仅是抠门,他还非常精打细算。他会仔细盘算每一笔账,会为了几两银子和别人讨价还价。
商人的本性:严监生虽然是个地主,但他骨子里却有着商人的精明。他懂得如何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如何避免损失。这种精打细算,是他在社会中生存的手段。
利益至上:在严监生眼里,利益是第一位的。为了利益,他可以牺牲一些人情,甚至可以显得不近人情。这种利益至上的原则,也让他显得有些冷酷。
三、并非一无是处,也有其可爱之处
虽然严监生抠门吝啬,但他并非一无是处。他也有其可爱之处,甚至有些令人同情的地方。
对家庭的责任感:严监生虽然抠门,但他对家庭还是有责任感的。他努力赚钱,是为了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虽然他的方式有些极端,但出发点是好的。
小心谨慎,避免风险:严监生的小心谨慎,也可以看作是他的一种自我保护。他害怕被人欺骗,害怕承担风险,所以才会处处提防。
怕老婆,展现真实一面:严监生在老婆面前,也展现出了他软弱的一面。他怕老婆,这说明他并不是一个完全冷酷无情的人,他也有自己的情感需求,也需要得到家人的认可。
四、性格成因:社会环境与个人经历
严监生性格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他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社会风气的影响:明清时期,社会风气日渐奢靡,人们追求物质享受。严监生身处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自然也会受到影响。他虽然抠门,但也是为了守住自己的家业,避免被社会潮流所裹挟。
个人经历的塑造:严监生的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也塑造了他的性格。他可能曾经经历过贫困,所以才更加珍惜金钱。或者,他曾经被人欺骗过,所以才变得小心谨慎。
五、性格的复杂性:多面严监生
严监生的性格是复杂的,是多面的。他既有抠门吝啬的一面,也有精打细算的一面,还有对家庭负责的一面。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人性的弱点:严监生的抠门,体现了人性的弱点。我们每个人都有贪婪、自私的一面,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时代的悲剧:严监生的性格,也可以看作是时代的悲剧。在那个社会,金钱至上,人情淡漠,很多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变得精明算计。
六、严监生的现代启示
虽然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但他对我们现代人也有一定的启示。
理性消费:我们应该学习严监生的理性消费观念,避免盲目追求物质享受,把钱花在刀刃上。
风险意识:我们应该增强风险意识,未雨绸缪,为未来做好准备。
家庭责任:我们应该对家庭负责,努力工作,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避免极端:当然,我们也要避免像严监生那样过于极端,要懂得享受生活,也要关注人情,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结:
严监生并非简单的“抠门鬼”,他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立体的角色。他的性格是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严监生性格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儒林外史》这部作品,也可以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启示。不要只看到他临死前对灯草的执着,要看到他背后深藏的责任感、恐惧感以及对金钱的极端重视。严监生,不仅仅是一个文学人物,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自己以及整个社会的影子。他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