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真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心里就住进来一个有点拧巴、有点较真的小人儿。这小人儿呢,没别的本事,就是特别喜欢对很多事儿说——“不”。用个洋词儿?哦对,就是那个,`opposes`。这词儿不知道为啥,最近老在我脑子里转悠,挥之不去。
你看啊,现在这个世界,多热闹,多急匆匆。铺天盖地的都是“你应该这样”、“你得拥有那个”、“快来学这个才能成功”。刷刷手机,全是赢家,全是人生巅峰,全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美得跟假花儿似的。大家好像都在追逐一套差不多的模板,活成一个差不多的样子。

但我就... 就有点`opposes`。
怎么讲呢?不是故意抬杠啊,真不是。我只是觉得,有些东西,推得太狠,吹得太高,反而让我心里有点犯嘀咕,甚至产生一种本能的抗拒。
先说这个“完美人生”套餐吧。
社交媒体上那些,哎哟喂,滤镜磨皮磨得亲妈都不认识的脸,精心摆拍的早餐,永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旅行。配上文字,不是“感恩生活”就是“努力的意义”。看着是挺美,挺励志。可看多了,你真的不觉得假吗?
生活哪有那么完美啊?谁不是一地鸡毛地过日子?谁没有情绪低落、焦头烂额的时候?谁的早饭没吃过隔夜菜或者急急忙忙啃个面包了事?非得把所有的狼狈都藏起来,只展现最光鲜亮丽的那一面,图啥呢?给谁看呢?我觉得,这种对“完美”的病态追求,本身就是一种`opposes`我内心真实感受的东西。
真实的生活,有笑有泪,有高潮有低谷,有得意有失落。它可能是乱糟糟的,甚至有点丑陋,但它鲜活啊,它是你的啊。把所有的棱角都磨平,把自己塞进一个叫“完美人设”的套子里,每天小心翼翼地维护,不累吗?看着就累。而且,说实话,挺没劲的。那种小心翼翼营造出来的“一切都好”,在我看来,反而是对生命丰富性的粗暴`opposes`。我喜欢看那些不那么完美,但很真的人,很真的表达。哪怕他偶尔丧一下,偶尔抱怨两句,我都觉得,嗯,这才像个活人。
然后是“贩卖焦虑”和“贩卖成功学”这俩孪生兄弟。
打开任意平台,不是告诉你“你太low了,再不学点啥就完蛋了”,就是“跟我学,七天升职加薪,一年实现财务自由”。一套一套的,听着热血沸腾,好像成功触手可及。他们把成功简化成几个步骤,把复杂的人生问题打包成标准答案。
我对此深感`opposes`。
人生哪有标准答案啊?成功是那么容易复制粘贴的吗?真正的成长,真正的积累,哪个不是靠时间和汗水一点点熬出来的?它伴随着迷茫、失败、自我怀疑,甚至是巨大的痛苦。那些所谓的“捷径”,那些“轻松月入过万”,很多时候不过是忽悠你掏钱的陷阱,或者只是幸存者偏差下的小概率事件被无限放大。
他们把“努力”描绘得轻而易举,把“成功”说得唾手可得。这在我看来,是对真正意义上的“奋斗”和“积累”的一种轻蔑,一种`opposes`。它让你忽略过程,只盯着结果;让你急功近利,忘了脚踏实地。这种浮躁,这种对复杂世界的简化和粗暴定义,是我特别`opposes`的。我宁愿慢慢来,哪怕走点弯路,跌倒几次,只要每一步都是自己认真走的,每一点收获都是真实付出的结果,那就够了。别跟我说什么“躺赢”,这词儿听着就刺耳。
还有啊,那个“情绪自由”,那个“随时正能量”。
不知道是不是集体约定俗成,现在好像流行一种氛围:你得随时随地保持乐观,保持积极向上。有点负面情绪?赶紧自我调节,赶紧“加油鸭”,赶紧听点治愈系的歌,看点暖心的剧,别影响别人,也别让自己沉沦。
对此,我真的,非常`opposes`。
谁规定人必须随时随地正能量了?我们是人,不是机器猫,没有从万能口袋里随时掏出快乐芯片的功能。我们会难过,会沮丧,会生气,会焦虑,会感到无力。这些情绪,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啊!它们是我们内心发出的信号,告诉我们哪里出了问题,我们需要停下来,去感受,去思考,去面对。
把负面情绪视为洪水猛兽,急于压抑、掩盖、消灭,这本身就是一种对我们内心真实状态的粗暴`opposes`。这种“必须快乐”的绑架,有时候比负面情绪本身更伤人。它让你觉得自己“不应该”有这些感受,让你在低谷时还要背负一层“我怎么这么不争气,这么不积极”的内疚。
我说真的,允许自己不开心,允许自己脆弱,允许自己哭一场,这才是真正的强大,真正的勇敢。正视你的低落,跟它待一会儿,听听它想说什么。这比假装快乐,比对着镜子喊“加油”有用得多。那种对“丧”的零容忍,那种对真实情绪的驱赶,是我特别`opposes`的。别跟我说什么“保持微笑”,有时候,我就是想面无表情地待一会儿。
再来,那个“跟风”简直是无处不在。
某个东西火了,所有人一窝蜂去追;某个概念热了,所有人都把这个词儿挂在嘴边;某个地方成了网红打卡点,所有人都去排队拍照,拍完发个朋友圈,然后就完了。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追吗?你知道这个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吗?你真的喜欢这个地方,还是只是为了那张照片?
这种不加思考的“从众”,这种被潮流裹挟着前进的状态,是我非常`opposes`的。它让你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你成了“乌合之众”的一部分。你的喜好,你的判断,你的选择,都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跟大多数人一样。
前段时间某个东西特别火,朋友圈刷屏。我当时就觉得,“呃...就这?”不是说它不好,可能对我来说就是没那么有吸引力。可身边好多朋友都赶趟儿似的去弄。我问为啥,有人说“大家都在玩儿啊”,有人说“感觉挺酷的”,有人说“不玩儿感觉跟不上时代了”。你看,这些理由里,有多少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欢?有多少是因为害怕被落下?
我宁愿做一个被落下的人。我宁愿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那些真正让我心动、让我觉得有价值的事情上,哪怕它们小众,哪怕没人理解。那种为了“合群”而`opposes`自己内心真实喜好的行为,我觉得特别可惜,特别不值当。
说了这么多,好像一直在说“反对”。
但我的这个“`opposes`”,真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真不是为了特立独行而装模作样。它更像是一种自我清理,一种对噪音的屏蔽,一种在信息爆炸、潮流迭起的时代里,努力抓住点“真”东西的挣扎。
它是我在对抗那种“被迫接受”的无力感。对抗那种“只要包装得够好,假的也能卖出去”的操纵感。对抗那种“大家都这样,所以你就得这样”的压迫感。
我的`opposes`,是我在说:“等一下。”
等一下,让我自己想想,这是我真心想要的吗?这是我真正相信的吗?这真的对我有意义吗?
等一下,让我感受一下,我的情绪是真实的吗?我的困惑是正常的吗?我的挣扎是值得的吗?
等一下,让我看看清楚,这潮流的背后是什么?这热闹的本质是什么?这成功的定义是谁强加给我的?
这种`opposes`,它让我慢下来,让我往里看,让我去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它让我不那么容易被外界牵着鼻子走,不那么容易被花里胡哨的东西迷花了眼。
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无数的信息,无数的诱惑,无数的声音在试图定义你,告诉你该怎么活。要是你不好好守着自己心里那块地方,不好好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真的太容易迷失了。太容易活成别人希望你成为的样子,太容易去追逐那些你根本不想要的东西。
所以,我的这个“`opposes`”,它不是负能量,不是愤世嫉俗。它是我的铠甲,也是我的导航。它提醒我,保持清醒,保持独立,保持一点点,面对铺天盖地的“好”,也能说一声“不”的勇气。
你知道吗,有时候,在这个大家都争着说“是”的世界里,能听到自己内心那个响亮的“不”,感觉...挺带劲的。挺真实的。
我的`opposes`,就是我努力活得更像我自己的方式。它可能让我看起来有点格格不入,可能让一些人觉得我事儿多。但没关系。这是我的选择。
我`opposes`那些虚假的完美,我`opposes`那些廉价的成功,我`opposes`那些被压抑的情绪,我`opposes`那些盲目的跟风。
我`opposes`一切试图让我不像我自己的力量。
就这么简单。也可能,就这么难。但至少,我知道我在`opposes`什么。这本身,对我来说,就挺重要了。
希望你也能找到你想要`opposes`的东西。然后,勇敢地去说“不”。别害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