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out这件小事:生活里那些关于搭把手、关于人情味儿的碎碎念

Helpout。
这词儿,简单。英文,对吧? 但听着比“help”好像多点意思。多点啥? “out”? 伸出去? 对,好像是把手伸出去,或者把什么掏出来,给点啥。不是干巴巴一个“帮助”,感觉活泛点, 带点儿体温。
我是谁? 就一普通人,跟你一样,在生活这锅大杂烩里扑腾。有时候能帮人,有时候被帮,更多时候看着别人帮来帮去。今天想跟你聊聊这事儿,helpout。没啥大道理,就是点儿碎碎念, 我自己的那些真情实感。
说起来帮忙,哎哟,这学问可深了。有时候吧,你帮了特开心,觉得自个儿特高尚,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了。有时候吧,帮完心里犯膈应,哎呀,早知道不帮了,真是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为啥? 图啥? 真的是高尚? 我跟你说,人这玩意儿复杂着呢。
有时候就是脑子一热,看到谁需要了,手就伸出去了。没多想, 跟肌肉记忆似的。地铁里,看人拎着大箱子上楼梯,你搭把手;同事电脑死机了,你知道点儿皮毛,过去捣鼓两下;路上看到小孩摔倒了,赶紧过去扶一把。这些,都挺自然的,像呼吸一样,没觉得多伟大,就是顺手的事儿。
有时候呢,是面子。你看大家都帮,你不帮,哎呀,那眼神儿...跟在说“这人怎么这么冷漠?”似的。受不了,赶紧也凑上去,甭管帮得上帮不上,姿态得到位。说白了, 虚荣心作祟呗。或者怕被孤立,怕显得自己格格不入。这也不是坏事儿,至少结果是帮了嘛。动机嘛... 没那么纯粹,但谁活得下来是百分百纯粹的啊?
有时候是利益,帮了今天,说不定明天自己有求于人。你欠我个人情,我欠你个人情, 你来我往,像打太极。别否认,都有过这念头,尤其是在职场或者一些需要长期维系的关系里。这叫“投资”人情。听着功利,但有时候,这就是成人世界的运行规则之一,你不懂这规则,容易吃亏。
记得有一次,大半夜的,郊区,一个车抛锚了。黑灯瞎火的,只有来往车辆呼啸而过。旁边站着个姑娘,急得眼泪都快下来了。我当时正往家赶,累得跟狗似的,就想赶紧洗澡睡觉。心里咯噔一下:帮不帮? 万一有事儿呢? 万一被讹呢? 现在这世道, 人心复杂,不能不防。但看着那姑娘无助的样子,哎... 还是停了。
问了问,原来就是爆胎,备胎也没气,手机也快没电了。没办法,打电话叫拖车得等挺久,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也危险。我说:“没事儿,我车上有打气泵,虽然备胎漏气,但临时打打气,开到前面修理铺应该没问题。” 她眼睛一下就亮了,那表情, 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折腾了一个多小时,一身汗,手上全是油,还沾了点儿泥。打上气了,让她慢慢开,我跟着她后面,直到看她拐进一个亮着灯的修理铺门口。她一直道谢,说要给我钱,我摆摆手没要。心想,这点小事儿,真不是为了钱。回家路上,吹着风,疲惫是肯定的,手上还有股挥之不去的汽油味儿。但心里那感觉,怎么说呢? 有点儿累,有点儿后怕,但更多的是... 嗯, 暖暖的,像喝了一口热腾腾的姜汤。好像做了件对的事。不是啥英雄,就一个路过的傻子,但那傻劲儿,挺好,挺值得。
比起帮别人,我跟你说,被人帮,有时候更难受。尤其对我们这种,咳, “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需要帮忙? 哎哟,开口那个难啊! 嗓子眼儿跟被棉花堵了似的。总觉得欠人情,总觉得给别人添麻烦了。特别是那些平时关系没那么铁的,或者你觉得比你强的朋友,开口更是难于上青天。找人帮忙,跟做贼似的,心里揣着一堆小鼓,咚咚咚地敲个不停。总想自己硬扛。扛到最后,一身伤,事情可能还没办成,面子里子都没了。
搬家那会儿,一个人,东西贼多,堆得跟小山似的。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腿也跟灌了铅似的。明明有几个朋友也就住附近,甚至都问过我需不需要帮忙。但我就是,哎呀, 那倔劲儿上来了,说“没事儿,我搞得定!” 心想,人家周末不得休息啊? 好意思为这点破事儿麻烦人? 万一他们有约会呢? 万一他们根本不想来只是客气呢?脑子里一万个小剧场,自己就把自己说服了,然后就一个人吭哧吭哧,累得跟死狗一样。
结果,一个朋友,根本没告诉我,直接拎着两瓶水,来了。敲门进来,看着满屋子乱七八糟的东西,也没说什么,就一句: “哟,看你在朋友圈发动态,猜着你肯定一个人硬扛呢。 我来搭把手。”就这么一句。妈呀,当时眼泪差点掉下来,那种又羞愧又感动的感觉,混合在一起,特别复杂。
他也没说啥大道理,没问我为啥不找他,就默默地帮我搬,帮我收拾,出汗了就拧开我递过去的水喝一口。两个人效率就是不一样,本来觉得要干到半夜的活儿,提前两三个小时就搞定了。后来请他吃了顿饭, 那顿饭,吃得特别香。不是因为饭菜有多高档,是因为心里暖和,特别踏实。被人惦记着的感觉,真好。那种“我懂你逞强,所以我来了”的默契,胜过千言万语。
所以你看,这helpout的事儿,不是单行道。它是个循环,是个场,是个 无形的连接器。你帮我,我帮他,他再帮回你,或者帮了另外一个人。能量守恒? Maybe。 你不能老想着“我帮了你,你必须帮我”,或者“我帮了你多少,你得等价地帮我多少”。那就变成交易了,变味儿了,冷冰冰的,没意思。
人情这东西,像存款,又不像存款。你存了,不一定能取回来,至少不一定能从同一个人那里按时取回来。但你不存,需要的时候,肯定没得取。而且有时候,你帮了甲,乙在旁边看了,觉得你这人行, 仗义,靠谱,下次乙可能就在你不知道的时候帮了你一把。或者你在别的地方需要帮助,因为你平时的“存钱”行为,总会有人愿意伸出援手。挺奇妙的,像蝴蝶效应,又像因果循环。
当然了,这事儿也不是没有糟心的时候。 有些“帮忙”啊,带着钩子,带着条件。帮了你,就觉得你欠他的,得听他的,或者得按照他的意愿来。 有些人吧,你帮了他一次,他就赖上你了,啥事儿都来找你,把你当成了 免费的救火队员。把你的好心当成理所当然,一点儿感恩的心都没有。还有时候,你明明是好心,结果帮了倒忙,或者引起了误会,甚至引火烧身。哎呀,里外不是人,那时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所以说,帮忙这事儿,也得看人,看情况,看尺度。不是撒传单,见人就发。得动脑子,也得凭直觉。有些忙, 能帮则帮,问心无愧。有些忙,得掂量掂量,别把自己搭进去。这不是自私,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这份“帮助”的价值负责。别让一颗热心,被不值得的人和事儿给消耗殆尽了。
其实啊,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helpout,可能更重要。 给送外卖的小哥说声谢谢,在他等电梯时帮他按着开门键,或者随口一句“辛苦了”。 看到邻居拎着重物,随口问一句“要不要搭把手,我正好上去”。 地上掉了东西,提醒一下或者弯腰捡起来,哪怕是陌生人的。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哪怕自己也很累。 这些小动作,没啥成本,没啥轰轰烈烈,但它们是 人情味儿的催化剂。 是告诉周围人“嘿,我还挺在意这个世界的,在意你”的一种方式。
大事儿当然重要,地震了捐款,洪水了献力,那是大爱,是英雄。 但别忘了,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过日子,都在那些鸡毛蒜皮里打滚。 日子里的琐碎,才最需要那点点滴滴的helpout来润滑,来 让冷冰冰的城市变得有点温度。那些小小的善意,像散落在地上的星星点点,虽然不耀眼,但汇聚起来,就是一片光海。
写了这么多,感觉自己像个老大爷在茶馆里唠嗑,对着空气一顿输出。 哈哈。 回头看看这“helpout”俩字儿。 它背后是无数的瞬间,尴尬的,温暖的,疲惫的,惊喜的。 它不是个任务,不是个KPI,不是非完成不可的指标。 它是流淌在我们每个人心里的,一点点善意,一点点连接, 一条看不见的,连接你我的线。
别让那些负面的东西,那些“怕麻烦”,那些“算了算了”,那些“反正跟我没关系”,把这股劲儿给压下去了。 咱都是在同一条船上,或者说,在同一片泥地里打滚,谁也别嫌弃谁。 能搭把手,就搭一把。 需要搭把手,也别死撑, 大方点,相信有人愿意帮你。
就这么简单,又这么难。
嗯,helpout。多好的一个词儿啊。 愿你我都能常常伸出手,也敢于接受伸向自己的手。 这,才是真真正活着的滋味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