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被“折磨”的班级的英语:一个过来人的真实吐槽与回忆

说起班级的英语,哎呀妈呀,一肚子苦水,又带着那么点儿哭笑不得的暖意。这不是写啥学术论文,也不是给谁上课,就是坐这儿,跟你们唠唠,当年我们那帮猴儿,是怎么跟这玩意儿死磕的。

你问班级的英语是啥?听着挺简单是吧,不就是教室里学的英语呗。可那哪儿是简单的“学”啊,那简直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一场在黑板、磁带、还有那本怎么看都觉得有点儿傻的教材之间展开的,夹杂着汗水、泪水、还有无数个懵逼瞬间的“生存游戏”。

班级的英语

我跟你讲,刚开始接触英语那会儿,简直是懵的。abcdfg... 什么鬼?弯弯绕绕的,跟咱们的方块字儿一点都不像。老师在上面咿咿呀呀地念,什么 This is a cat, that is a dog。当时懂吗?说实话,大部分时候不懂。就跟着老师的嘴型瞎比划,耳朵里嗡嗡的,感觉这门语言,跟我们这些放学只想冲出去踢球、抓虫子的熊孩子,隔着十万八千里。

那时候的英语课本,你现在还记得不?封面儿可能不一样,但内容估计大同小异。总有那么几个固定角色,Tom啊,Linda啊,Mike啊,Lucy啊。他们的生活贼简单,不是在公园,就是在学校,或者在家。对话也是!永远是:Hi!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I'm fine too. 或者 What's this? It's a pencil. 你说,哪个正常人天天这么说话啊?但我们就得一遍一遍地读,读得嘴皮子都快磨破了。老师说,这是最标准的!将来你们跟外国人交流就得这么说!当时我就想,外国人是不是也这么无聊啊?

口语?呵,别提了!

班级的英语,最让人头疼,也是最让人笑出猪叫的,可能就是“口语”那趴了。老师让站起来读课文,或者两人一组对话。妈呀,那场景!简直是公开处刑!

轮到你了,心脏“砰砰砰”跳得跟打鼓似的。手里攥着书,眼睛恨不得粘在上面。声音嘛,比蚊子哼哼大不了多少。生怕哪个词儿发错了,被老师点名,或者被旁边同学偷偷乐。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一个同学把 "three" 读成了 "tree",全班哄堂大笑。老师倒也没怎么批评,就纠正了发音,但那个同学脸红得能滴血,以后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大声说话了。

还有那种模拟对话,老师指定你和同桌演一个课文里的情景。比如去商店买东西。课本里写得清清楚楚,你就照着念呗。但两个人站起来,面对着全班几十双眼睛,那感觉... 你俩就开始挤眉弄眼,用只有彼此能听见的声音小声嘀咕:“到你了!”“快说那个 How much 啊!”然后磕磕巴巴地,把那几句背得烂熟的台词挤出来,一旦念完,赶紧坐下,长舒一口气,感觉像是刚跑完马拉松。

真的,那种环境下,别说练口语了,不结巴、不脸红,就算你赢!班级的英语,很多时候,口语只是应付差事,真正的较量在笔头。

考试才是王道!

这才说到点子上了!班级的英语,最终还是要落到考试上!听力、选择题、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作文…… 每一个环节都像是一个个小boss,等着你去挑战。

还记得那时候,为了那些选择题,我们真是拼了!什么过去式、现在完成时、虚拟语气…… 天啊!那些规则,比我妈的唠叨还复杂!一个句子,稍微变个时态,动词形式就不一样了。还有那些介词,in, on, at,啥时候用哪个?感觉全凭运气!老师在上面讲得唾沫横飞,黑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语法点,什么“主系表”、“主谓宾定状补”。当时听着就头大,感觉像在听天书。下课了,问同学,同学也摇头,大家都是一知半解,全靠刷题找感觉。

那练习册,一本接一本,摞起来能当枕头!每天回家,除了写语文数学作业,还得“伺候”英语。听写单词,默写句子,背课文…… 背了可能过两天就忘,反正下次考试前再临时抱佛脚。

阅读理解更是玄乎。有时候文章看懂了,但选项就是那么绕,感觉哪个都对,又哪个都不对。特别是碰到那种推断题,“作者可能想表达什么?” 天知道作者当时在想啥!可能他写的时候也只是随便写写呢?但你必须得从ABCD里选一个“标准答案”。为了押中那个答案,我们甚至研究出各种“歪门邪道”,比如哪个选项最长、哪个选项最模棱两可、哪个选项用了课文里的原词…… 真是把做题变成了一门玄学!

作文呢,套路!必须是套路!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过渡,结尾怎么升华,都有固定的模板。老师会给范文,我们就照葫芦画瓢。最安全的方式就是用最简单的词,最熟悉的句式,千万别创新,错了扣分!于是,我们的英文作文,看来看去,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干巴巴的,一点儿“人味儿”都没有。

你说,在这种环境下,你能对英语产生多大兴趣?能学到多少“活”的英语?反正我当时感觉,英语就是一门学科,一个需要攻克的难关,一个分数,跟生活没啥关系。

但,真的没关系吗?

话说回来,虽然过程虐心,但班级的英语,还是给了我们一个起点。那些死记硬背的单词,虽然当时觉得没用,后来发现看电影、听歌的时候,偶尔能蹦出来一个,心里还是会小小的得意一下。那些被反复操练的句型,虽然刻板,但也算是构成了最基础的语法框架。

更重要的是,在那个环境里,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不会的,你同桌可能也不会,大家一起挠头,一起唉声叹气,一起在课下偷偷问那个英语最好的同学。那些一起背单词的日子,一起被语法折磨的下午,一起在听力里迷失方向的清晨,构成了我们共同的记忆。班级的英语,不只是语言本身,它还夹杂着青春期的迷茫、应试教育的无奈,以及,那份集体奋斗的温度。

我记得当时班里有个同学,平时英语成绩一般,但特喜欢听英文歌。他能把好多歌词抄下来,对照着字典查。有时候还哼给我们听。虽然发音不准,但那种对英语的热情,是我们在课堂上很难感受到的。还有的同学,迷上看美剧,为了看懂剧情,硬是啃生肉,那进步速度比我们这些按部就班学语法的快多了!这让我隐隐觉得,真正的英语,好像在课本外面。

后来上了大学,离开了那个固定的“班级”,接触到的英语世界才开始变得丰富多彩。去听喜欢的英文讲座,看感兴趣的原版书,跟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交流。这时候才发现,当年班级的英语,虽然不完美,但它给了我一个敲门砖,一个让我不至于在更广阔的世界面前完全却步的基础。

当然,我现在回过头看,觉得那时候的教学方式,确实有太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太强调知识点,太忽视实际应用,太害怕犯错,太追求标准答案。但我们作为学生,能做的也就是在那个框架里,尽力去理解,去吸收。

所以,当你现在提起“班级的英语”,我脑子里跳出来的,不是某个高深的语法规则,也不是哪个课文的金句。而是:

早读课上,大家睡眼惺忪地跟着复读机念课文的声音。

下课后,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讨论某个单词发音的样子。

考试发下来,有人欢喜有人忧的那一张张试卷。

以及,偶尔灵光一现,用英语跟同学开个小玩笑的那份小小的成就感。

班级的英语,就像我们青春期里的一段BGM,有时候刺耳,有时候单调,但它就是存在过,并且,或多或少地,塑造了我们对这门语言最初的认知和感受。它可能不完美,可能留下了很多槽点,但它实实在在地,是我们很多人英语学习之路的开端。

那么,你的“班级的英语”又是啥样的呢?是不是也有很多想说的话?反正我是说完了,感觉轻松多了。这玩意儿,真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那种复杂的滋味。它不仅仅是英语,它是我们的那段岁月。

好了,不说了,感觉又回到了那个闷热的教室,耳朵边似乎响起了那句永恒的开场白:“Good morning, class!” …… 回不去了,但也谢谢那段时光,不管好坏,它都是我的。

班级的英语,永远是心里某个角落,带着点儿陈旧气息,又偶尔会被唤醒的,独家记忆。

廿四味
  • 本文由 廿四味 发表于 2025-05-0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lubanyouke.com/7746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