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发展史

小时候,家里的电视机是村里少有的宝贝,黑白的,雪花点儿能吓死人。那时候觉得坐个拖拉机去趟镇上都算远门儿。哪像现在?高铁嗖嗖的,早上还在南边吃米粉,晚上就能到北边啃大葱。这速度,简直是做梦都想不到的。

我们这代人,多多少少都亲历了那个改革开放的大潮。那真是个野蛮生长、充满魔力的时代。一夜之间,好像所有东西都活过来了。地里能自己种想卖的东西了,厂里能开自己的小作坊了,城里冒出无数的个体户,肩挑手扛,眼里都闪着光。那时候的钱,揣在兜里是热乎乎的,能换来家里的第一台电风扇,第一辆凤凰牌自行车。那会儿的“万元户”,在我们眼里简直就是天皇老子一样的存在,那是普通人踮着脚尖才能勉强够到的梦想。

中国的发展史

但发展也不是没有代价的。还记得那时候环境污染有多厉害吗?河水是黑的,天是灰的,鼻子里总有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去外地打工的亲戚们,寄回家的钱背面都带着汗味儿和尘土味儿。他们的故事里,有初到大城市的迷茫和艰辛,有睡地下室吃方便面的日子,但更多的是那种“只要肯干,就能挣到钱”的朴素信念。“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口号背后,是多少人的眼泪和汗水啊。

然后,像是按下了快进键。基础设施建设简直像着了魔一样。高速公路一条条地通,大桥一座座地架,高楼拔地而起,像雨后春笋。以前觉得坐火车硬座能晃荡一宿才到的地方,现在大飞机几个小时就到了。特别是高铁,唉哟,那真是把中国的空间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出门方便了,交流多了,眼界自然也就开阔了。

还记得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那会儿,很多人心里没底,觉得狼来了。结果呢?中国制造像潮水一样涌向全世界,咱们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啥国外的好东西都能买着了。但同时也面临巨大的竞争,很多传统产业受到冲击,工人们要转型,要学习新的技能。这其中的阵痛,也是实实在在的。

这几年,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得让人有点儿晕乎。互联网移动支付共享经济人工智能……这些词儿以前听都没听过,现在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出门不带现金成了常态,手机里装满了各种APP,衣食住行,一网打尽。年轻人搞直播带货,玩短视频,他们的世界跟我们那时候完全不一样了。科技的力量,真是太吓人了。

当然,光说好的一面那不是事实。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明摆着的。城乡差距依然存在,贫富分化拉大了,环境问题虽然在努力改善但底子薄任务重,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年轻人的“内卷”“躺平”,听着就让人心疼。教育、医疗、养老,这些“老三样”还是压在很多人心头的大石头。

但要我说,回顾这几十年,那股子向上的劲儿,那份儿想把日子过好、想让国家更强的心气儿,是一直没变过的。从当年穷得叮当响,到今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这是亿万人辛勤劳作、不断摸索、甚至跌跌撞撞闯出来的路。有弯路,有代价,有汗水,有泪水,但总体的趋势是向前的,是向上的。

现在站在国际舞台上,中国说话的分量不一样了。以前是仰望别人,现在很多地方是别人在研究咱们。从“世界工厂”到开始注重创新高质量发展,这又是新的转型。芯片、大飞机、空间站、新能源汽车……这些硬核的东西,都在一点点地补齐咱们的短板。

未来的路肯定不会平坦,还会遇到各种挑战,国内的、国际的。“修昔底德陷阱”之类的词儿,以前老百姓谁知道啊?现在大家都琢磨着呢。但走过了这么多风风雨雨,经历了那么大的变迁,我相信这个国家,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足够的韧性、智慧和勇气,继续往前走。

这发展史,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数字和事件,它是我们每个人活过的日子,是汗水,是笑容,是每一次选择,是每一份努力。它还在书写,而且肯定还会精彩下去。

廿四味
  • 本文由 廿四味 发表于 2025-05-1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lubanyouke.com/7751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