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的作者是谁

说起来真是个老掉牙的公案了,每次聊到水浒传,绕不开的一个大疙瘩就是,这书,到底是谁写的?一辈子也别想有板上钉钉的答案,就像梁山泊的迷雾,总也散不去。

你问我?我跟你说,那名字,施耐庵,响当当的,教科书上、各种普及读物里,写的就是他。可再深究一点儿,马上就冒出一堆问号。这个人,到底是谁?活在哪朝哪代?除了这本惊天动地的水浒,他还留下啥了?像个幽灵,来无影去无踪的,只留下这一部洒满血泪和豪情的书。

水浒的作者是谁

有人说,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人,大概跟罗贯中是师徒关系。这个说法流传挺广的,罗贯中写了三国演义,也是大IP,他俩要是真有这么一层关系,倒也显得文脉有承。可证据呢?太飘忽了。早期的书里,把水浒传的作者写成施耐庵的有,但很多时候,又跟罗贯中的名字搅在一起,像捆了根绳子似的,分不开。甚至有些版本,直接就写罗贯中著。这就乱套了。

你说罗贯中?他名气更大些,好歹还有点别的作品流传。而且他那个年代,正好是水浒传故事成熟、成书的关键时期。有人就认准了是他。理由嘛,无非是觉得三国水浒在结构、笔法上有些相似的地方,都擅长写大场面,写群像。可话说回来,同时代的大作家,风格上有点交集不是挺正常的事儿吗?何况,细读起来,水浒的野、它的市井气、它的那种撕心裂肺的悲凉,跟三国那种更偏重庙堂、权谋、历史演义的厚重感,还是挺不一样的。那股子土匪气、造反劲儿,罗贯中真写得出来?当然,写是肯定能写,但那种浸到骨髓里的草根气息,总觉得不像是写惯了帝王将相的他能完全把握住的。

所以啊,施耐庵也好,罗贯中也罢,弄到最后,都像是个模糊的影子。也许,根本就没有一个孤零零的大文豪,躲在哪个书斋里,一口气把一百零八个好汉的故事全编了出来。水浒传这玩意儿,它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它是从土里长出来的。那些故事,在它成书之前,早就街头巷尾在传,说书的在讲,戏台上在演。武松打虎啊,林冲夜奔啊,宋江杀妻啊,都是老百姓嘴里的段子。一代一代,添油加醋,修修改改,慢慢地,有了个雏形。

后头那个把这些零散故事收集起来,再组织、再加工、再拔高的人,才是我们说的“作者”。这个人,或者这群人,他(他们)把民间的血性、把对官府的不满、把那种“官逼民反”的无奈,揉进了骨子里,再用笔写出来。他可能姓施,也可能姓罗,更可能,这个名字只是个符号,代表着那个时代无数说书人、艺人、甚至无名文人的集体智慧结晶。

想想看,一本一百多万字的书,情节那么复杂,人物那么多,要一口气写完,得下多大工夫?而且不同版本之间差异还挺大,有100回的,有120回的,甚至还有70回的删减本。比如那个招安后的征方腊,写得那个惨烈啊,好汉们死得七零八落的。有人就觉得,这后几十回,跟前面梁山泊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兄弟情深的感觉不太一样,是不是后来加进去的?甚至招安这条路子,是不是明朝统治者为了引导民间反抗情绪,特意让文人加上去的?这些都让“一人一时写就”的说法显得有点单薄。

所以,我更倾向于把它看成一个累积完成的作品。前面的人搭了个架子,写了个大概;后面的人觉得不过瘾,又添砖加瓦,把细节写得更丰满,把人物刻画得更生动。最后,可能有一个主要的整理者、定型者,把它们编排到一起,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这个“定型者”,也许就是那个名字被流传下来的施耐庵,或者,罗贯中也参与了重要的整理工作,甚至,他就是那个最终的整理者。谁知道呢?历史的真相,有时候就像被黄河水冲刷过的石头,棱角都没了,光滑得抓不住。

纠结到底是谁,有时候反而会忽略了书本身。你看水浒写得那些人物,李逵的憨直粗野,鲁智深的快意恩仇,林冲的隐忍悲愤,武松的刚烈果敢,活生生就在你眼前晃荡。那种对兄弟义气的渲染,对官场腐败的鞭挞,对底层人民苦难的同情,真真是入木三分。不管笔杆子是姓施还是姓罗,或者压根儿就没这么个人,这书里透出来的劲儿是真的。那股子造反的火气,那种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是当时社会矛盾尖锐到极致的一种文学体现。

所以,每当有人问水浒的作者是谁,我都会说,可能是施耐庵,可能是罗贯中,但更可能是那个时代,无数怀揣着不平和血性的中国人,用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梦想和绝望,共同写就的一部悲壮史诗。那名字,只是个代号,指向的是一群人,一段历史,一个永不消散的传说。书里梁山好汉的吼声,比任何一个作者的名字都要响亮,都要真实。它穿透了几百年,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听见,还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力量。这就够了。作者是谁?也许并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这本书还在,书里的精神还在。

花生汤
  • 本文由 花生汤 发表于 2025-05-1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lubanyouke.com/7751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