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讲啊,这么多年摸爬滚打,键盘都快敲烂了,写过无数乱七八糟的玩意儿——有给自己看的日记草稿,有为了交差硬憋出来的报告,当然,也有那么几篇,自己写完觉得“嘿,好像还不错!” 后来琢磨琢磨,发现那些自己觉得还行的,或者偶尔得到几个赞、几条评论的,都有个共同点:开头能一把抓住人,结尾能让人咂摸出点味儿来。
真的,别小看这“开头”和“结尾”俩活儿。好多人觉得,正文内容才是王道啊,开头结尾嘛,随便搞搞得了。大错特错!这俩玩意儿,简直就是一篇文章的“脸面”和“背影”。

你想啊,你刷手机,茫茫多的信息流哗哗过去,凭啥点你这篇文章?不就是被标题或者开头第一句话给勾住了魂儿吗?要是开头就跟白开水一样,“今天天气真好,我想写一篇关于XXXX的文章”,得嘞,读者脚底抹油,分分钟溜走,谁有空听你后面那堆铺垫啊?这跟谈恋爱似的,第一印象要是不行,后面你再优秀,人家可能都没兴趣了解了。是吧?
而且,这开头啊,就像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或者音乐的前奏,它定调子,告诉你接下来会是什么样的节奏、什么风格。是一个悬念?一个冲突?一个温暖的场景?还是一个冷峻的事实?好的开头,不仅仅是吸引注意力,它还在无形中建立读者对你文章的预期。你开头玩儿得花,后面得跟上;你开头特严肃,后面就不能太跳脱。这是一种约定,一种默契。
再说结尾。这玩意儿更要命!好不容易读者跟着你走完全程了,就像看了一场电影,听了一首曲子,就等着最后那一下呢!结果你呢?“本文到此结束,谢谢阅读。” 砰!直接把人给震出来了!那感觉,就像你吃了一顿大餐,前面前菜主菜都挺棒,最后甜点直接给你端个塑料模型上来,恶心不?
一个好的结尾,它不是硬生生的截断,而是一种自然的收束或者升华。它可以是一个有力的总结,但不是干巴巴的复述;它可以是一个开放式的提问,引发读者思考;它可以是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让人拍案叫绝;它可以是一个情感的释放,让人心生共鸣;甚至可以是一个小小的留白,让你觉得“嗯,这个故事讲完了,但好像还没完”,心里痒痒的。
想起来前阵子看的一个帖子,讲自己创业的酸甜苦辣。开头没啥花哨,就一句特实在的话:“我创业失败了,欠了一屁股债,但我想把这事儿讲给你们听。” 哎哟我去,就这句话,比啥华丽辞藻都管用!一下就把我拽进去了。跟着他一路看他的挣扎,他的无奈,他的坚持... 写得真好。然后结尾呢?他没说自己怎么咸鱼翻身(也没翻身),也没煽情卖惨,就淡淡一句:“那天我在街边吃面,听到旁边桌有人也在聊创业,说好难啊。我没说话,只是觉得,这个世界,每天都有无数人在用力活着。挺好。” 你看!这结尾!没声嘶力竭,没强行正能量,就这么轻描淡写的一句,瞬间把格局打开了,从他个人的失败,延伸到一种普遍的人生体验,一种“活着”的力量感。我看完心里那个触动啊,比看那些打了鸡血的成功学段子强太多了。
所以说,开头负责把你拽进来,结尾负责把你留在心里。这俩是搭档,是文章的门面和后劲儿。缺一不可。
那这好的开头结尾,到底怎么弄呢?我这儿可没有什么“万能公式”,真要是有那种东西,AI早就统治地球了。这玩意儿,得靠琢磨,靠感觉,更靠你对内容的理解和你想传达的那种“劲儿”。
先说开头。别怕折腾!你知道吗?很多时候,我写一篇文章,开头能改十遍八遍!甚至写完全文了,回来再看开头,发现跟全文的调子不对,推倒重来!这都是常事儿。你可以试试各种路子:*直击要害式:开头就抛出一个惊人的事实、一个尖锐的问题,或者一个反常识的观点。让读者大脑宕机一下:“什么?真的假的?” 比如:“别再相信努力就能成功了,那是个谎言。” 够不够劲儿?*场景描绘式:用几句生动的话,描绘一个具体的场景、人物或者细节。让读者瞬间进入你营造的氛围里。比如:“雨夜,我坐在便利店靠窗的位置,看着玻璃上的水珠模糊了对面的霓虹灯,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像座孤岛。”*故事引入式:开头讲一个极短的小故事,或者一个个人的经历,引出你要说的正题。人嘛,天生爱听故事。*反问质疑式:抛出一个很多人想当然的问题,然后给出你的反驳。比如:“你真以为省钱就能致富吗?也许你只是在错过更大的机会。”*引用名言/数据式 (慎用!别太老套):这个得看你文章调性。用得好能提升逼格,用不好就显得装逼。要用就用点不那么烂大街的,或者引用完立刻给出你独特的解读。
关键是,你的开头必须有“钩子”,这个钩子得是自然的,跟你要写的内容紧密相关。别为了吸引人而强行造怪句,那样会显得很尬。而且,开头不要贪多,三句话五句话,把钩子甩出去就行了,别把所有背景信息都塞进去,那样太臃肿了。
再说说结尾。结尾这事儿,我觉得比开头还难。开头你靠的是一股冲劲儿,把人拉进来。结尾呢,你得靠的是一种回味,让人走了还想你。常见的结尾类型:*点睛式:用一句精炼的话,把全文的主旨或者最核心的观点再强调一下,但要换个说法,别傻乎乎重复。*启发思考式:抛出一个新的问题,或者一个更深层次的维度,让读者意犹未尽,自己去想。*情感升华式:呼应开头的场景或情感,让情绪有个出口,或者在理性的论述后,注入一些人文关怀。*行动呼吁式 (谨慎用!别PUA读者):如果你是在写一篇有明确目的的文章(比如科普后希望大家关注健康),可以在结尾给出建设性的建议。但别搞得像传销一样强迫别人。*留白式:故事讲到某个关键点,戛然而止,把结局或者一部分情感空间留给读者自己脑补。这个用得好,效果爆炸。*幽默/讽刺式:如果文章调性允许,用一个有趣的段子或者一针见血的讽刺来收尾,能让人记住你。
结尾最忌讳什么?虎头蛇尾,突然断崖式结束,或者硬生生喊口号。也别画蛇添足,明明该结束了,你还在那儿啰啰嗦嗦补充细节,把读者本来积攒起来的情绪都给磨没了。好的结尾,就像是跳水,姿势漂亮,水花小,让人觉得舒服妥帖。
说到底,好的开头和结尾,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你的内容,为了跟你的读者建立连接,为了让你想表达的那个“东西”更有效地传递出去。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技法,而是文章整体灵魂的一部分。
写的时候,你可以想象你在跟一个具体的人聊天。你怎么开始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你怎么结束一场让人难忘的对话?是不是开头要吊足胃口,结尾要留下点念想?写作也是一样。别板着脸,别一本正经,把你心里想说的,用你最舒服、最有“你”味儿的方式表达出来。开头和结尾,就是你施展个人魅力、跟读者握手告别的地方。
所以啊,下次你再写东西,别光盯着中间那一大坨了。多花点时间,多抠一抠开头和结尾这两段。读读你喜欢的作者的文章,看看他们的开头是怎么起的,结尾是怎么收的。不是让你模仿,而是去感受那种节奏、那种气场。然后,结合你自己的内容,去“玩儿”开头和结尾。试试不同的句式,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角度。
别怕失败,别怕写得不好。谁一开始就能写出惊艳的开头和结尾啊?都是慢慢练出来的。多写,多改,多读,多感受。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文章,从第一句话开始,就有了生命力,到最后一句话结束,还能在读者的心里留下一个鲜活的印记。
相信我,当你亲手写出那么一个让你自己都觉得“哎呦不错哦”的开头和结尾时,那种成就感,真不是盖的!好了,我这篇也快到结尾了... 想想怎么收尾呢?就用最简单、最真诚的方式吧。
希望这些乱七八糟、东拉西扯的个人体验,能给你一点点启发。去试试吧,让你的下一篇文章,拥有一个抓人的开头,和一个难忘的结尾!加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