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活了这么些年,见的形形色色的人,有时候真觉得,老祖宗拿动物打比方,那叫一个准!尤其是狐狸和猴子这两种,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咱们身边最常见的两大类“选手”。你别笑,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狐狸?哎呀,说到狐狸,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是啥?“狡猾”?没错!但我觉得不止。狐狸那种精明,不是摆在明面上的聪明,是那种弯弯绕绕、藏着掖着的。他们不爱咋咋呼呼,但你永远摸不透他下一招会走到哪儿。这种人,我见过不少。

打个比方,公司里那种,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开会也不怎么抢话,就眯着眼听你们吵。等尘埃落定,或者领导征求意见了,他慢悠悠地来一句,切中要害,把大家没想到的地方点出来了,一下子显得高瞻远瞩。或者,手里握着点资源,不声张,等你求上门了,他才“勉为其难”地帮你,顺便嘛,你得欠他个人情。这种人,心眼儿多,布局深,不轻易亮底牌。他们就像在黑暗里下棋,你只能看到棋盘上的子,却不知道他背后还有个更大的棋局。你以为你在跟他一步一步地走,搞不好,你只是他更大计划里的一个棋子。
我有个朋友,就是典型的“狐狸”型。他做销售,不像别人天天打电话跑客户,他在各种圈子里溜达,看似闲聊,实则 networking。认识什么人,谁跟谁有关系,什么单子大概什么时候能成,他心里门儿清。他拿单子,很多时候不是靠狂轰滥炸,而是靠一个电话,找对人,说对关键的话。四两拨千斤,玩的就是信息差和人脉。你看他平时好像没那么忙,但结果出来,他总能拿到不错的份额。
不过,狐狸也有狐狸的烦恼。他们太喜欢把事情藏着掖着,有时候会显得不透明,让人不信任。你永远不知道他心里想啥,合作起来总得留个心眼儿。而且,有时候太依赖“布局”和“心眼儿”,真遇到那种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或者突然的变故,他们的应变能力反而可能没那么快。毕竟,计划再周密,也赶不上变化嘛。他们擅长的是“控”,一旦失控,可能就傻眼了。
那猴子呢?哦呦,猴子!那完全是另一种画风!上蹿下跳,闲不住,精力旺盛,小聪明多,好奇心爆棚。他们在树上荡来荡去,抓抓这个,挠挠那个,好像啥都懂点,啥都想试试。
现实生活里的“猴子”型人,那叫一个热闹!他们反应快,点子多,想到啥说啥,想到啥就去做啥。他们在人群里特别显眼,因为他们喜欢表达,喜欢表现。一个新项目来了,第一个跳出来说“我试试!”的,多半是他们。他们能很快学会新东西,上手特别快。而且,他们通常很灵活,一个路子走不通,立马就能换个花样。这种人,生命力旺盛,富有激情,能带来活力和新想法。像个小太阳,走到哪儿都能把气氛搞起来。
我以前公司有个同事,就是标准的“猴子精”。脑子快得跟跑马似的,一个话题,他能从天文扯到地理,再扯回八卦。新出的软件,他第一个玩;新的营销模式,他第一个尝鲜。他说话语速特快,手势也多,整个一“多动症”。跟着他一起干活,你永远不会闷,因为总有新花样。
但是,猴子也有猴子的毛病。他们太容易分心了,三分钟热度是常态。一个事情还没干透,新的刺激来了,立马就扑过去了。他们擅长“开始”,不擅长“坚持”和“深入”。很多好想法,可能因为他们缺乏耐心,最后都不了了之。而且,他们有时候显得有点“没心没肺”,说了啥,做了啥,过会儿自己都忘了,也不太记仇,但也可能不太记恩。让人觉得不够稳重,不够靠谱。在需要深思熟虑、长期投入的事情上,猴子型的人往往会吃亏。他们可能抓到了一堆芝麻,却没捡到西瓜。
这两种类型的人,放在一起,有意思了。
想想看,一个“狐狸”领导,带着一帮“猴子”下属,会怎么样?领导心里有大蓝图,但布置下去的任务,猴子们能不能坚持执行到位?会不会执行到一半就跑偏了?狐狸领导得花不少心思去“驯化”这帮猴子,给他们新鲜感,不停地调整目标,让他们保持“兴奋”。
反过来,一个“猴子”领导,带着几个“狐狸”下属呢?领导可能每天都有新主意,今天想一出,明天想一出。狐狸下属心里可能直翻白眼:这领导又闹啥幺蛾子呢?他们表面上答应着,心里可能盘算着怎么把领导那些不靠谱的点子不动声色地“优化”掉,或者干脆拖着不办,等领导自己忘了。这种组合,要么是猴子被狐狸架空,要么是狐狸被猴子的“乱拳”打乱了节奏。
当然,现实中的人哪有那么纯粹啊。大多数人都是“狐狸”和“猴子”的混合体,只是比例不一样。有的人,大事儿上像狐狸,深思熟虑;小事儿上就露了猴子本性,咋咋呼呼。有的人,在熟悉的环境里像狐狸,游刃有余;换个陌生地方,立马变回抓耳挠腮的猴子。
我现在想想自己,年轻的时候,绝对是个“猴子”。看到啥都觉得新鲜,啥都想学,啥都想做,结果样样通、样样松。毛躁,没耐心,吃了不少亏。被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狐狸”朋友,轻轻松松地就甩在了后面,人家闷声发大财,我还在那儿表演我的“小聪明”。
吃亏多了,慢慢就学着“狐狸”了。学着观察,学着沉默,学着不是什么话都往外蹦,学着留一手。但骨子里那点“猴子”的冲劲儿和好奇心还在,只不过没那么外放了。我现在觉得,最好的状态,也许是有点“猴子”的灵活性和冲劲,再加上点“狐狸”的深度和谋略。知道什么时候该跳出来,什么时候该藏起来。知道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
这也不是说谁好谁坏。你看那些成功的创业者,很多都有点“猴子”的影子,敢闯敢拼,不断试错。但能把公司做大做强的,背后肯定要有“狐狸”的冷静和长远规划。那些搞艺术搞科研的,可能更偏向“猴子”,要灵感,要冲动,要不断尝试;但要做出真正的成就,又需要“狐狸”的专注和耐得住寂寞。
生活里,职场上,跟“狐狸”打交道,你得多个心眼儿,别被卖了还帮人数钱。跟“猴子”相处,你得有点耐心,别嫌他们闹腾,抓住他们偶尔冒出来的真金子。
说来说去,其实就是了解不同人的特点,对上号了,你就知道该怎么跟他们互动,怎么利用自己的长处,怎么避免自己的短处。看透人心?也许太夸张了。但至少,能看懂身边这些人是更像“狐狸”还是更像“猴子”,挺有意思的,也能少走不少弯路。
想想你身边的人,或者你自己,更像哪一种?或者,是哪种的混合体?别急着下定义,慢慢观察。有时候,最狡猾的狐狸,也会有像猴子一样失手的时候;最闹腾的猴子,偶尔也能展现出狐狸般的深沉。这世界的精彩,不就在于这种复杂和变化吗?
所以啊,下次你碰到一个让你捉摸不透的人,别光觉得人家“坏”,可能人家只是个挺典型的“狐狸”。碰到个让你觉得有点“不着调”的人,也别急着否定,说不定他就是个还没找对方向的“猴子”。
理解万岁吧。虽然有时候,真的让人又爱又恨,又气又笑。这大概就是生活这本“动物寓言”里,最活色生香的部分了。你觉得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