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孟子三则的现代意义与人生启示
为什么要聊这个? 因为我觉得,这些几千年前的智慧,放到现在这个焦虑、浮躁的社会,依然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甚至能让我们活得更明白一点。
原文大家都背过吧?“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说实话,以前背书的时候,觉得就是一句空洞的励志口号。但现在回头看,这简直就是职场生存法则啊!
你想想,那些混得风生水起的人,哪个不是经历过各种磨难?哪个不是在无数个加班的夜晚,咬牙坚持下来的?我年轻那会儿,刚进公司,什么都不会,天天被领导骂得狗血淋头。那时候真想放弃,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
但是,想想家里的房贷,想想未来的生活,硬着头皮扛了下来。慢慢地,我发现,每次解决一个难题,我的能力就提升一点。那些曾经让我崩溃的挫折,反而成了我成长的养分。
现在我带团队,经常跟年轻人说,不要害怕失败,不要害怕犯错。年轻的时候,多吃点苦,多经历一些挫折,对你的人生绝对是有好处的。真的,温室里的花朵,永远经不起风雨。
所以,别老想着躺平,别老抱怨生活太苦。你要知道,你吃的每一份苦,都是在为你未来的成功添砖加瓦。
第二则:舍生取义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这段话,以前理解的就是大道理,高尚情操。但仔细想想,其实它也适用于我们的日常选择。
比如,你明知道这份工作很辛苦,工资也不高,但它能给你带来成长,能让你学到东西,你会选择继续做下去吗? 这就是一种“舍鱼而取熊掌”的选择。
再比如,你明知道说真话可能会得罪领导,影响升职加薪,但你还是选择坚持原则,你会怎么做? 这就是一种“舍生取义”的选择。
当然,这里的“生”和“义”不是指生命和正义,而是指更广泛的利益和原则。
人生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有时候,我们需要牺牲一些眼前的利益,去追求更长远的目标。我们需要坚守一些底线,即使这意味着要付出代价。
老李我呢,曾经也遇到过类似的选择。当时,我所在的部门有一个项目,涉及到一些不正当的利益输送。领导暗示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我实在做不出来。我选择了拒绝,结果可想而知,被边缘化了。
那段时间,我心里也很难受,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傻了。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并不后悔。因为我知道,我坚守了自己的原则,我没有出卖自己的良心。
所以,各位,在面对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迷惑,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做一个有底线、有原则的人,才能活得坦荡,活得心安理得。
第三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原文:“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这句话,放在今天,可以理解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身边会聚集什么样的人。你如果总是想着占别人便宜,耍小聪明,那你身边肯定都是一些同样的人。这些人可能表面上对你很好,但实际上都是各怀鬼胎,随时准备背叛你。
相反,你如果为人正直,乐于助人,那你身边肯定会聚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人会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帮助你度过难关。
我一直认为,人脉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愿意帮助你。而你能得到多少人的帮助,取决于你的人品。
在职场上,更是如此。你如果想得到同事的尊重和支持,就要先学会尊重和帮助他们。不要总是想着自己,要多为别人着想。一个团队,只有互相协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我见过太多聪明人,他们能力很强,但是人缘很差,最终也只能孤军奋战,很难取得大的成就。我也见过一些能力平平的人,但是他们人缘很好,总是能得到大家的帮助,最终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所以,别以为只要自己能力强就行了。情商也很重要,人际关系也很重要。只有做一个受欢迎的人,你才能得到更多的机会,才能走得更远。
好了,今天就跟大家聊到这里。希望这三则孟子的智慧,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记住,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不断思考,不断选择,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我是老李,咱们下期再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