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和晏几道:父子词人,人生路上为何岔道?

嘿,说起宋朝的词人,你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是谁?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今天我想跟你扯扯另外两位,一对亲父子——晏殊和他的小儿子,晏几道

你有没有觉得,人生这回事儿,就算起点一样,走着走着,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尤其是在艺术这块儿,天赋、环境、运气、心境... 哎呀,掺和的东西太多了。宋朝那会儿,有这么一对儿父子,简直是活生生的例子,词写得都一绝,可活出来的样儿,天壤之别。

晏殊和晏几道

咱们先说晏殊,这位老爹。哇塞,这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不是光会写词那种文人,人家是真真正正的朝廷大员,宰相级别!他七岁就能写文章,十四岁参加科举,皇上亲自面试,惊为天人,直接赐进士出身,然后就一路开挂,官运亨通。你想啊,这样一个人,从小顺风顺水,身居高位,看尽繁华。他的词,带着一股子富贵气、雍容气,规规矩矩,雅致得很。

他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哎哟,多有名!你品品,这种感觉,是不是有点淡淡的愁,但不是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就像是坐在自家庭院里,看着落花,感叹一下时间的流逝,再看看飞回来的燕子,觉得这情景好像在哪儿见过。这是一种经历过繁华、再见故人的淡定和从容。他的愁,是“富贵闲愁”,是士大夫的那种带着点儿仪式感的忧郁。他的词,就像他那个人,大气,格局开阔,就算有点愁,也是那种喝着好茶、坐在舒服椅子上的,嗯,怎么说呢,熨帖,不扎心。你读晏殊的词,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格调,那种上层社会的风雅生活。他的笔下,有亭台楼阁,有宴饮游乐,有那种春日里微醺的惬意。一切都是那么的精致、得体。

可他儿子,晏几道,这哥们儿,简直是另一种活法。老爹在世时,锦衣玉食没得说,标准的“官二代”!可这小儿子,对当官好像一点儿都没他爹那种热情。他爹去世后,家道中落,他也没想着发愤图强去考功名,而是一头扎进了自己的小世界里。整天就是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喝酒聊天,跟当时那些有才情的歌女、舞姬厮混。

他的词,哇,那才叫真情实感!不是我说,读晏几道的词,你得心疼他。他的笔下,全是那些回不去的过去,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他写“小园香径独徘徊”,哎哟喂,这得多孤独啊?一个人在小花园里晃悠,想的都是过去的美好,那些一起喝酒的朋友,那些笑过的姑娘。他的愁,不是他爹那种带着点仪式感的愁,是真真切切的、钻到骨头缝里的落寞、失意、还有那种抓不住的回忆

想想他那句著名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美是美,但背后藏着多少物是人非的感叹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当年在月下一起看月亮、像彩云一样随性来去的人,去哪儿了?没了!他的词,写的就是他自己的小世界,他的爱,他的痛,他的不甘,他的无可奈何。那种个人的、私密的、有点湿漉漉的情感,扑面而来。他不像他爹那样,站在高处看风景,他是蹲在角落里,细细地数着自己心里的伤疤。

所以你看,这对父子,明明有着相似的基因,都在同一个富贵家庭长大,都写一手好词。可人生的走向和词的风貌,怎么就差了这么远呢?

我觉得啊,这跟他们的经历太有关了。晏殊是创造成功的人,他知道怎么在这个世界里游刃有余,怎么去争取,去获得。他看到的是一个由他这样的精英构建起来的、相对稳定和秩序井然的世界。所以他的词,即使有感伤,也是在框架之内的,是那种有分寸的、有教养的伤感

晏几道呢?他出生在了金字塔的顶端,没吃过苦,也不懂怎么去“斗争”。他享受了父辈带来的荣华富贵,但也亲眼看着这一切随着父辈的离去而渐渐消散。他没有他爹那种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建功立业的经验,他面对的是失去、落空、不被主流社会接纳(或者说他压根儿不想去接纳主流社会)的困境。所以他的词,更加关注个人的内心感受,那些在世俗成功之外的情感波澜。他写的是“小园香径”,是“歌筵畔”,是那些“系人心”的小儿女情长,是那些在历史大潮里不值一提,但在他生命里却无比真实、无比重要的瞬间。

我常常想,晏殊这么个精明能干的老爹,看着自己这个不求上进、只知道写写词、喝喝酒、怀怀旧的小儿子,心里会咋想?是失望?是无奈?还是... 有那么一丝丝藏在心底的理解?毕竟,晏几道的词里,是不是也藏着晏殊自己年轻时或是不为人知的柔软?当然,这都是我瞎琢磨,史书上哪会写这些家长里短的心思。但光从他们的词里,你就能读出那种父子之间,因为性格、经历、选择不同而产生的微妙,甚至巨大的鸿沟

那到底谁的词更好?哎呀,这种问题真是见仁见智。如果论文学史地位,晏殊肯定更高,他是北宋前期婉约词的代表人物,影响了一大批后来的词人。他是开创一代词风的大佬嘛。但如果说谁的词更能触动现代人那些小小的、私密的情绪,我觉得,晏几道赢了

他的词,写的是永恒的人类情感——孤独、怀旧、对逝去美好的眷恋。晏殊的词,你需要代入那个时代、那个阶层才能完全理解那种“富贵闲愁”。晏几道的词,你只要有过那么一点点不开心,一点点想念过去的人,一点点体会过人情冷暖,你就能懂。他就是那个替你把藏在心里的话说出来的人,那个蹲在角落里,用他细腻的笔触,描摹出你心里那团模糊不清的愁绪的人。

所以啊,你看晏殊和晏几道这对父子。一个在时代大潮里游刃有余,功成名就,把自己的生活写成了典雅的乐章;一个被时代裹挟,活在自己的回忆和情感世界里,把那些细碎的、伤感的心情谱成了低回的旋律。他们的人生轨迹差别巨大,他们的词风也南辕北辙。但恰恰是这种差异,让他们各自在词坛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一个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格调和秩序,一个代表着永远存在的、属于个体生命的温度和愁绪

读他们的词,不光是读诗,更是读人生,读命运,读那些你我或许也曾体验过的——富贵和落魄,得到和失去,热闹和孤独。他们用自己的笔,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况味,哪一种更能打动你?或者说,哪一种,你觉得自己离得更近?

哎,想想,谁的人生不是一首混杂了各种调调的词呢?有时是晏殊那种春风得意,有时是晏几道那种小园独徘徊。也许,正是这些不同的调子,才构成了我们鲜活又复杂的生命吧。

清补凉
  • 本文由 清补凉 发表于 2025-07-0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lubanyouke.com/7826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