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人生? queued 是我们逃不掉的日常 – 一个普通人的深度观察

妈呀,又得排队了。

这大概是我这辈子,听过、说过、心里默念过频率最高的一句话之一。Queued。这个词儿,听着挺洋气,挺互联网的,什么下载 queued,系统 queued,可说到底,不就是“排队”吗?咱老百姓,谁还没跟各种各样的队较过劲儿啊?

queued

说真的,排队这事儿,看着简单,不就是站着等嘛。但你知道吗?它里头门道可多了去了,简直是现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能照出人间百态,也能照出你我心底最深处的那点儿急躁、无奈,甚至——奇妙的平静?

我,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社畜,每天的生活轨迹里,总有那么几个绕不开的“queued”节点。早上买早饭得排,赶地铁得排,中午吃饭得排,下班挤公交得排,去银行办点事儿得排,去医院看个小病得排,甚至有时候,连在App里咨询个客服都得“请稍候,您在队列中,前面还有X位用户”。Queue无处不在,躲都没地儿躲。

最开始,年轻气盛那会儿,我是真受不了。排队?浪费时间!生命多宝贵啊!一分钟几百万上下的(咳咳,当然是戏谑的比喻),怎么能就这么干站着呢?看着前面乌泱泱一片人,心里那个急啊,就像有只猫在里面挠,抓心挠肺的。脚步永远在挪,眼睛永远盯着前面那人的后脑勺,以及——那个数字屏幕。妈呀,那个屏幕,简直是希望与绝望的结合体。数字跳得慢了,心凉半截;偶尔快进一下,又立马打了鸡血。就这么,情绪跟着数字,跟过山车似的。

尤其是那种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龙,比如节假日的热门景点,或者网红餐厅门口。人挨人,肩并肩,空气里弥漫着各种气息,有期待的,有焦躁的,有无聊的。大家脸上表情各异,手机是统一的道具。人人低头,屏幕里的世界精彩纷呈,屏幕外的世界——就一个字:等。你看我我看你,偶尔会心一笑(通常是吐槽队伍太长),更多时候是各自沉浸在自己的方寸之间。

但排队这事儿,久了,它能改变一个人。不是说你就甘于平庸了,而是你开始学会了——或者说,被强迫学会了——接受。接受有些事儿就是快不了,接受你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你想一步跨过去就能跨过去的。前面有人,后面也有人,大家都在这条看不见的线上。

我记得有一次,在银行排队。人巨多,椅子坐满了,站着都快挤到门口了。队伍挪得像蜗牛散步。旁边一位大叔,头发花白,拿着个老式手机,不玩游戏也不刷视频,就那么静静地站着。眼神有点放空,但表情挺平和的。我就忍不住问他:“大叔,这队也太长了,您不嫌闷啊?” 他抬眼看了我一眼,笑了笑,说:“小伙子,急什么。人生不就这样,哪有那么多一帆风顺。等等,想想事儿,也挺好。”

这句话当时没觉得多震撼,但后来回味起来,觉得特别有哲理。是啊,我们总想着赶快到达目的地,但很多时候,生命中的 queued 时刻,恰恰是让你停下来,看看周围,或者,看看自己的机会。

你说它浪费时间?从纯效率角度看,确实。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段被“浪费”的时间,是你被迫从快节奏里抽离出来的空白。你可以发呆,可以观察,可以思考。我写这篇文章,其实很多零碎的念头,就是在无数个排队的时候冒出来的。

在队伍里,你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手机党:从头到尾盯着屏幕,手指不停滑动,仿佛和外界隔绝。这是主流,我也是其中一员。*电话粥党:旁若无人地大声讲电话,声情并茂,整个队伍都能听到他家鸡毛蒜皮。这种,emmm,我通常会默默离远一点。*社交达人:竟然能在排队时和前后左右的人聊起来,从天气聊到国际形势,佩服!*焦虑不安党:身体各种小动作,不停看表,叹气,眼神飘忽不定,写满了“我赶时间!”*佛系党:像那位大叔一样,波澜不惊,仿佛排队不是他的事儿,他只是恰好站在这儿。

观察这些人,有时比玩手机有意思多了。你会发现,哦,原来大家面对“等”这件事,反应如此不同。也让你反观自己,你属于哪一类?我大概是焦虑手机党,正在努力往佛系方向靠拢,但任重道远。

再说说虚拟的 queued。电商大促抢东西,“您正在排队等待支付”;热门游戏开服,“正在 queued 进入服务器,请稍候”;客服窗口,“您前面还有X人等待接入”。这种更磨人,因为你连个实体队伍都看不到,就盯着一个进度条或者一个不断跳动的数字。那个数字,冷冰冰的,却决定了你能不能第一时间拥有想要的东西,能不能及时解决你的问题。它让你感觉更无力,因为你甚至无法通过肉眼判断队伍的长度,无法估算还需要多久。这种 queued,考验的是纯粹的耐心和一点点运气。

但你说 queued 就全是坏处吗?也不全是。*强制休息:在高速运转的生活里,排队有时是你被迫停下来的唯一时间。喘口气,发个呆。*观察生活:之前说了,众生百态尽收眼底。*期待感:如果是在排队等候进入一个期待已久的演唱会、电影首映、或者美食餐厅,排队本身就成了一种前奏,一种仪式感。那种 collective anticipation(集体期待),有时还挺有意思的。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来的,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共同的兴奋。*学会规划:被排队教育多了,你下次出门就会想想怎么避开高峰,怎么提前预约,怎么利用碎片时间。某种程度上,它提升了你的时间管理技能(虽然是被动的)。

当然,我们不能美化所有的排队。很多时候,它确实是效率低下的体现,是资源分配不均的缩影。比如医院,那么多人需要救助,却只有有限的医生和诊室,排队就成了必然。比如政务大厅,办事流程繁琐,窗口有限,排队也是常态。这些 queued,背后是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需要的是系统性的优化和改革,而不是靠老百姓无限的耐心去“熬”。

但作为个体,在这些不得不 queued 的时刻,我们能做的其实有限。除了抱怨(这是人性,允许的!),除了玩手机,或许,可以试试那位大叔说的,等等,想想事儿。想想今天经历了什么,想想明天打算做什么,想想那些一直没空想的人和事。把这段“被卡住”的时间,变成一段“自我连接”的时间

或者,就像开头说的,把它当成一个观察人类行为的样本库。看前面那个小姑娘,是不是跟她男朋友在视频撒娇?看后面那个大哥,为啥老是清嗓子?听听旁边的大妈,是不是在和姐妹吐槽儿媳妇?生活本就在各种琐碎里,而 queued,恰恰是这些琐碎高度浓缩的一个场景。

写了这么多,突然觉得,queued 不仅仅是一个动词或名词,它是一种状态,一种普遍存在的生活体验。它磨人,它无奈,但它也真实,它也让你有机会看到平时看不到的东西。

所以下次,当你再次发现自己被“queued”的时候,深呼吸,别那么烦躁。好吧,烦躁一下也可以,但别陷在里面太久。看看周围,听听声音,或者,就放空自己一会儿。

毕竟,在这个一切都要求“快”的时代,被迫慢下来,也许,queued 是生活送给我们的,一份有点儿勉强的礼物吧。你收不收?我反正,收下了,虽然每次收到时,心里都还是会忍不住嘀咕一句:

妈呀,又得排队了。

希望下次排队,能少一点点烦躁,多一点点发现。就这么,慢慢等吧。等,等,等。 queued。

清补凉
  • 本文由 清补凉 发表于 2025-07-1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lubanyouke.com/7840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