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非攻:老墨子这思想,放今天还行不行得通?

这年头,感觉空气里都飘着股火药味儿,线上线下都一样。你看看周围,各种掐架、对立、站队,好像不分个你死我活,这日子就没法过下去似的。大到国际风云,小到邻里街坊、网上评论区,哪儿哪儿不是一地鸡毛?

就在这乱糟糟的世界里,突然脑子里蹦出个词儿——兼爱非攻。这可是老墨子(墨翟先生嘛,咱们亲切点儿叫)两千多年前就吆喝出来的东西。说实话,刚听着吧,觉得有点儿“何不食肉糜”的意思,或者,太他妈理想化了,跟咱们现在这弱肉强食、赢家通吃的现实,压根儿就不搭界。

兼爱非攻

可再琢磨琢磨,嗨,你别说,这两板斧——兼爱非攻,简直像专门对着现代人的毛病来的。而且越想越觉得,这玩意儿不是过时的古董,反而是我们现在最最,嗯,怎么说呢,最稀缺、最难做到、但可能也是最要命的东西

咱们先聊聊这兼爱

墨子怎么说的?他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简单粗暴地翻译过来就是:你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你恨别人,别人就恨你;你害别人,别人就害你。这听着挺朴素对吧?像家长教育小孩儿似的。

但墨子可不是让你对你妈好、对你哥们儿好、对你同一小区的人好就完了。他提的是“兼”爱,啥意思?无差别,没有亲疏远近,把别人的国家当自己的国家,把别人的家当自己的家,把别人的人当自己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才!叫!要!命!

你想啊,咱们骨子里是不是都带着一套偏心眼儿的系统设定?先是自己,然后是家人,再往外是朋友、熟人、同乡、同袍、同类... 圈子越大,感情越淡。这是人的本能吧?血缘、地缘、文化认同,这些东西把咱们分成了无数个小团体。咱们天然就会对自己人更好,对外人就警惕、冷漠,甚至排斥。

网上那些地域黑、性别对立、圈子互撕、动不动给人贴标签然后开骂,不就是这“偏爱”搞的鬼吗?我爱我自己的群体,所以看别的群体哪儿哪儿都不顺眼。我爱我的观点,所以跟你观点不一样,你就是傻X,就是我的敌人。

墨子跳出来说:不行!得“兼”!把对自家人的那份儿心,分一点儿,不,是平均地分给所有人。这挑战的是啥?是咱们最根深蒂固的自私和狭隘啊。

你看那些公益广告,偶尔能触动一下你的心,让你给灾区捐点钱,给贫困儿童送点衣服。这是兼爱的一点点影子。但真要做到“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看到新闻里那么多人受苦,你是真能体会到那份切肤之痛,还是划拉一下就过去了?扪心自问,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后者吧?

所以说,兼爱这事儿,听着简单,做起来难如登天。它要求你反抗本能,超越自我,打破所有让你觉得“我是我,你是你,他跟他没关系”的壁垒。它不是一种温暖的、软绵绵的情感,倒更像是一种严苛的、反人性的纪律和修行。但如果真有人能做到哪怕一点点,是不是这个世界就会少很多因为偏私和分别心带来的苦难?

再说说非攻

非攻,不是说你站那儿让别人打你,你不还手。墨子反对的是“攻伐”,就是侵略、主动发起战争、为了抢地盘、抢资源、抢好处而去打别人。在他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诸侯国之间为了扩张,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老百姓遭殃。墨子就带着他的墨家弟子到处奔走,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甚至用墨家的守城技术去帮助弱小的一方防御,以实际行动来阻止不义的战争

这放到今天呢?当然大规模的国家之间的热战相对少了(虽然威胁一直都在)。但“攻”的形式变了啊!

网络暴力算不算攻?一群人围攻一个人,用恶毒的语言把人逼到绝境,这不就是精神上的“攻伐”吗?商业竞争中的不择手段,恶意诽谤,排挤打压,算不算攻?为了自己活得更好,就把别人往死里挤。人际关系里的PUA,精神控制,算不算攻?用心理手段去瓦解一个人的意志和自尊。

非攻的精髓,我觉得在于反对一切出于贪婪、恶意、偏见而主动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它倡导的是一种和平共处、互不侵犯的原则。

咱们现在太多时候,攻击性太强了。网上骂街,现实中为了点小事儿就大打出手,公司里为了升职互相使绊子。每个人都像个带着刺儿的动物,觉得先下手为强,不“攻”就会被“攻”。非攻告诉我们,别主动伸出那根带刺儿的树枝。别因为一点儿蝇头小利或是一时情绪上头,就去破坏那个脆弱的平衡。

这也很难。当别人骂你的时候,当别人抢你东西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想十倍百倍地还回去?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是刻在基因里的复仇本能。非攻让你踩刹车,让你去想,我这么做会带来什么?会不是引发更多的仇恨和冲突?

墨子不反对正当防卫。但他的重点在于釜底抽薪,从源头上去反对那个“起攻”的动机——那种觉得可以通过伤害别人来成就自己的想法。

所以,你看,兼爱非攻,合起来就是:心里装着所有人,不分你我,然后,别主动去伤害任何人。

这哪儿是随便说说的理论啊?这简直是对人性的一场大挑战,对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的一场彻底颠覆!

咱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资本告诉你要竞争,社会告诉你只能往上爬,网络告诉你得有流量、得有关注,甚至有时候,爱告诉你要占有、要排他。这些声音都在或明或暗地鼓励着偏爱主动的“攻”。爱自己人,排斥外人;为了赢,可以不择手段。

墨子的声音呢?就像从遥远的古代传来的一个不合时宜的、有点儿傻乎乎的、但又异常清澈的回响。它问我们:你们这么撕来撕去,争来争去,真的开心吗?真的能得到长久的安宁吗?

兼爱非攻,不是让你变成一个没有原则的滥好人,也不是让你面对邪恶时束手就擒。我觉得,它提供的是一种视角,一种选择,一种努力的方向

它让你在想骂人、想抱怨、想攻击别人的时候,停一下。问问自己,我这是出于兼爱吗?我这是在发起不必要的攻击吗?

它让你在看待与你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时,换个角度。试试看,能不能放下偏见,去理解一下,去感受一下“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啥滋味?

这太难了,我知道。我自己也做不到。有时候刷到个欠揍的评论,心里恨不得钻屏幕进去掐死对方。看到一些不公不义的事情,也忍不住想骂街,想让坏人立刻遭报应。这都是人之常情嘛!

但是,墨子的话像个钉子,时不时地扎你一下,提醒你:还有另一种可能。还有一种不那么“自然”,不那么“舒服”,但也许更高尚、更可持续的活法。

所以,兼爱非攻这事儿,放今天还行不行得通?

我觉得,如果按照墨子原教旨主义地去执行,在咱们这个世界里,你大概率会碰得头破血流,甚至被当成怪胎

但是!

如果把它看作一种理想,一种指引,一种不断修正自己行为的坐标系,那么,它非但没过时,简直是咱们这个火药味儿太浓、戾气太重、人情太淡的时代,最最需要的清凉剂和强心针。

我们不需要每个人都变成圣人去兼爱所有人,但我们能不能少一点偏见,多一点同理心?我们不需要完全不反击任何恶意,但我们能不能少一点主动的攻击性,多一点平和和尊重

哪怕只是在小事上,在跟家人、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相处时,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敌意;多一份善意,少一份刻薄;多一份包容,少一份排斥。这,算不算是在努力靠近那遥远的兼爱非攻呢?

我觉得算。而且,这每一点点的努力,叠加起来,可能真的会让咱们周围的空气,没那么呛鼻,没那么让人喘不过气。

所以,老墨子这思想,不是过时了。它只是太难了,难到大多数人不敢去碰,不愿去想。但正因为难,它才显得那么有价值,那么可贵。它不是让我们回到过去,而是指引我们一个方向——一个超越自私、超越狭隘、超越暴力的未来。虽然那个未来,可能永远只能是理想,但朝着它走,总比背道而驰,要好吧?

你说呢?

四果汤
  • 本文由 四果汤 发表于 2025-07-1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lubanyouke.com/7843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