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的名字叫什么?答案是《义勇军进行曲》,但这背后故事你未必知道!

说真的,你有多久没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了?

可能是在某个周一的早上,阳光刺得你睁不开眼,你站在操场上,看着那面红旗慢悠悠地往上爬,嘴里跟着哼哼,脑子里却想着待会儿的数学测验。也可能,是奥运赛场上,我们的运动员咬着金牌,眼泪在眶里打转,那熟悉的旋律一响,你隔着屏幕都觉得热血沸腾,一股劲儿直冲天灵盖。

国歌的名字叫什么

我们都会唱,我们都熟悉。但,“国歌的名字叫什么?”——这个问题,就像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你脱口而出:“《义勇军进行曲》啊!这谁不知道?”

对,没错。但这个名字,只是一个结果,一个终点。它的起点,它的魂,藏在一个更滚烫、更生猛、甚至带着血腥味的名字里。

它,最初的名字,其实是一首诗,一首写在香烟包装纸背后的,绝命诗。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那不是今天你看到的魔都,没有东方明珠,没有霓虹闪烁。那时的上海,是孤岛,是火药桶,是无数人心中的炼狱和天堂。空气里,飘着硝烟、靡靡之音和廉价香水的味道。

就在那样的上海,有一个人,叫田汉

他是个文人,搞戏剧的,写剧本。但他骨子里,是个战士。眼看着国土沦丧,山河破碎,他心里那团火,烧得比谁都旺。结果呢?因为宣传抗日,他被抓进了监狱。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阴暗、潮湿的牢房,四面是冰冷的墙。没有纸,没有笔。但一个人的思想,是关不住的。他满脑子都是正在构思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一个关于知识分子奔赴抗日战场的故事。

电影需要一首主题曲。一首能点燃所有人心头火焰的歌。

怎么办?

据说,他就在一张香烟的包装纸上,用最潦草、最急促的笔迹,写下了这几行字: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这哪是歌词?这分明是呐喊,是咆哮,是一个被逼到绝境的民族,发出的最后吼声。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带着血,带着土,带着不屈的犟劲儿。

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的雏形。它不是在窗明几净的书斋里写成的,它诞生于囹圄,诞生于绝望,也因此,它天生就带着一股子挣脱一切的生命力。

词有了,曲呢?

接力棒,交到了另一个人手上。一个天才,一个英年早逝的天才——聂耳

聂耳拿到这份歌词时,激动得不行。他仿佛能看到田汉在狱中那双燃烧的眼睛。他把自己关在亭子间的阁楼里,这个年轻的音乐家,用他短暂生命里所有的激情和才华,为这首“绝命诗”谱上了灵魂。

那旋律,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岁月静好的咏叹调,它更像是一把淬了火的刺刀,短促、锋利,带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往前冲的劲儿,每个音符都像是在你的胸口擂鼓。

咚!咚!咚!

它没有给你任何犹豫的时间,第一句就是命令,是动员令——“起来!”

然后呢?“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老实说,我小时候唱到这句,没觉得有什么。长大了,再咂摸这句话,才觉得后背发凉。那是一种多么惨烈的决心啊!长城是什么?是防御。用什么筑?不是砖石,是,是。是拿命去填,拿命去挡。

这首歌,从诞生那一刻起,就不是用来欣赏的。它是用来战斗的。

后来,《风云儿女》上映,这首歌像野火一样,烧遍了整个中国。在课堂上,在街头,在奔赴前线的队伍里,无数的中国人在唱。他们可能不知道田汉,不知道聂耳,但他们能听懂这首歌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

这首歌,给了当时快要跪下去的中国人,一根笔直的脊梁骨。

可惜的是,聂耳,这位天才的作曲家,在日本溺水身亡,年仅23岁。他没能看到自己的作品,成为一个新中国的国歌。他把生命最华彩的乐章,永远留在了这首进行曲里。

时间快进到今天。

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这首歌?战争早已远去,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强大的国家。

我想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因伤退赛。全场几万名观众,在经历了震惊、错愕、惋惜之后,自发地、此起彼伏地唱起了《义勇军进行曲》。那一刻,没有抱怨,没有指责。那歌声,是一种理解,一种支撑,一种“没关系,我们还在”的集体意志。

我才突然明白,这首歌,已经超越了它最初“抗日救亡”的背景。

它成了一个精神图腾

当我们需要力量的时候,唱它。 当我们感到骄傲的时候,唱它。 当我们迷茫无助,却依然想挺直腰杆的时候,我们依然会唱它。

它就像一个时间胶囊,把那个年代最宝贵的东西——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毅,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传递给我们每一个人。

所以,下一次,当国歌奏响,当那面五星红旗升起时,你可以试着不仅仅是“唱”它。

你去“听”它。

听那短促有力的节奏,是不是像冲锋的鼓点?你去“想”它。想那个在监狱里点燃香烟,在包装纸上奋笔疾书的身影;想那个在阁楼里,把生命谱成战歌的年轻人。

然后,你再开口唱。

你会发现,你唱出的,不再是几个干巴巴的音符。那是历史的回响,是英雄的遗志,是你我血脉里,那股永远不会冷却的,滚烫的东西。

国歌的名字叫《义勇军进行曲》。

但这,远远不是它全部的故事。它的真名,刻在历史的骨血里,也应该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它是一声呐喊,一场冲锋,一个民族永不屈服的誓言。

花生汤
  • 本文由 花生汤 发表于 2025-07-2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lubanyouke.com/7851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