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翻译:告别机翻,打造高质量用户评论翻译攻略!
大家好,我是老王,一个混迹跨境电商圈多年的老鸟。今天咱不聊爆品,不谈运营,就跟大家唠唠嗑,说说这“review翻译”里头的门道。
咱们做跨境电商,产品好不好,卖得火不火,很大程度上得看用户的评论。但是!老外写的英文评论,咱团队里要是没个专业的翻译,那看的叫一个云里雾里。机翻?呵呵,你敢把机翻的玩意儿直接摆到台面上给用户看?信不信分分钟被喷成筛子!

机翻的痛,谁用谁知道!
我之前就吃过这亏。有个老外评论说我们产品“It's a game changer!”,机翻给我整了个“它是一个游戏改变者!”,我当时差点没笑喷。虽然后来明白是说这产品牛逼的意思,但想想,如果我直接把这翻译放产品详情页上,估计得让用户以为我卖的是游戏外挂吧?
所以说,review翻译,绝对不是简单的把单词堆砌在一起。它需要理解语境、文化差异,甚至需要一些“润色”和“脑补”。
那到底该咋搞?
别慌,老王我今天就来教你几招,保证你的review翻译不再“尬聊”,而是能真正打动人心,提升转化率。
- 理解用户的情绪,精准表达是王道!
老外的表达方式和咱们中国人不一样。他们喜欢用一些俚语、俗语,或者是一些比较夸张的修辞手法。翻译的时候,不能只看字面意思,更要理解他们想表达的情绪。比如说,老外说“This product is the bomb!”,你直接翻译成“这个产品是炸弹!”,那肯定不行。得翻译成“这个产品太棒了!”,或者“这个产品简直碉堡了!”才行。
重点来了:不要死扣字眼,要灵活运用,让翻译后的文字更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
- 避免文化差异,接地气才能深入人心!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个词语可能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说,老外说“This product is amazing!”,你翻译成“这个产品太令人惊奇了!”,虽然没错,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如果翻译成“这个产品简直逆天了!”,是不是瞬间就接地气了?
举个例子:有个老外评论说“This product is a lifesaver!”,直译是“救命稻草”。但咱中国人一般不说救命稻草,我们会说“雪中送炭”。所以,翻译成“这个产品简直是雪中送炭!”,更能引发共鸣。
- 抓住用户痛点,用细节打动用户!
好的review翻译,不仅要准确,还要能抓住用户的痛点,用细节打动用户。比如说,有个老外评论说“This product is so easy to use, even my grandma can figure it out!”,你如果只翻译成“这个产品很容易使用,甚至我的奶奶都能搞定!”,那就太普通了。如果翻译成“这个产品简单易上手,我奶奶都能轻松驾驭!”,是不是更有画面感?更能让用户觉得这产品真的很容易上手?
我的小技巧:翻译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翻译后的文字更生动、更具体。
- 告别机翻腔,人工润色少不了!
就算你用了再好的翻译软件,翻译出来的文字也难免会带有机翻腔。所以,人工润色是必不可少的。润色的时候,要注意调整语句的结构,让文字更流畅、更自然。
别偷懒:就算是用专业的翻译团队,也一定要自己过一遍,确保翻译的质量。
- 善用工具,事半功倍!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翻译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提高review翻译的效率。比如说,Google Translate、DeepL、有道翻译等等。但是!这些工具只能作为辅助,不能完全依赖它们。
我的经验:先用翻译工具初翻一遍,然后再人工润色,这样效率更高。
打造高质量review翻译团队,你得这么做!
如果你想长期做好跨境电商,打造一支专业的review翻译团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该如何打造呢?
- 招聘懂英语、懂电商的翻译人员!
英语好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懂电商、懂用户心理。最好是招一些有跨境电商经验的人,他们更了解老外的表达方式,也更了解中国用户的阅读习惯。
- 建立一套完善的review翻译流程!
从review的收集、翻译、润色、审核,到最终的发布,都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流程,确保翻译的质量。
- 定期培训,不断提升翻译人员的水平!
可以请一些专业的翻译老师来做培训,也可以组织内部的交流学习,不断提升翻译人员的水平。
说点掏心窝子的话
Review翻译,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做出高质量的review翻译,从而提升产品的转化率,最终实现销售额的增长。
别想着一步登天,review翻译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过程。多看、多学、多练,你也能成为review翻译的高手!
好了,今天就跟大家聊到这儿。希望我的经验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力解答。祝大家生意兴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