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最有名的词:一首《声声慢》,道尽一生愁
哎,说到李清照啊,谁能不叹一声?她那点儿才气,简直是老天爷赏饭吃!可话说回来,才女的命,往往也是最坎坷的。要说她最有名的词,那还用问?绝对是那首《声声慢·寻寻觅觅》。
这词儿,我跟你说,初读只觉得悲凉,再读,能把心都揉碎了。你想啊,一个女人,经历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孤身一人,那种无助和凄凉,全都藏在这短短的几十个字里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开头的十四个叠字,简直是千古绝唱!你听听,这语气,急切中带着迷茫,彷徨里透着绝望。她到底在寻找什么?是失去的家园?是逝去的爱情?还是她曾经拥有,如今却再也寻不回的幸福?我觉得,都有吧。
我有个朋友,失恋的时候,天天单曲循环这首词,每次听都哭得稀里哗啦的。她说,她能体会李清照的那种“冷冷清清”。那种感觉,就像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你,你独自一人,站在空旷的舞台上,灯光熄灭,只剩下无尽的黑暗。
接着往下看:“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春天啊,本该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可是,对于李清照来说,这“乍暖还寒”的天气,却更加折磨人。就像希望在你眼前闪烁,却又转瞬即逝,让你更加感到痛苦。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想借酒消愁?别扯了!李清照才不会自欺欺人。区区几杯淡酒,怎么可能抵挡得住这凄厉的晚风?这风,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更是她内心深处无法排遣的悲凉和愁绪。
唉,我跟你说,有些词啊,就是这样,字字珠玑,句句戳心。你以为她只是在写景,其实她是在写情,写她那颗饱经沧桑的心。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看到大雁飞过,更加伤心。为什么?因为这大雁是“旧时相识”。以前,她和丈夫赵明诚,也曾一起赏雁,一起吟诗作对。可是现在,斯人已逝,物是人非,她只能独自一人,面对这孤单的雁影,默默流泪。
我记得我外婆去世的时候,我也是这种感觉。看到她以前用过的东西,听到她喜欢的歌曲,都会忍不住想起她,想起我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那种失去亲人的痛苦,真的让人难以承受。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秋天,菊花盛开,本该是赏菊的好时节。可是,李清照却无心赏花,只觉得“满地黄花堆积”,一片萧条之景。这菊花,也象征着她自己,憔悴不堪,无人问津。
谁能摘花?谁又来怜惜她呢?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漫漫长夜,孤苦伶仃,该怎么熬过去啊?这“怎生得黑”,不仅仅是指时间的漫长,更是指她内心深处的黑暗和绝望。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树,细雨,黄昏,这些意象,都营造了一种凄凉、悲伤的氛围。雨点滴滴答答地落在梧桐叶上,就像她的眼泪一样,无休无止。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最后一句,简直是画龙点睛之笔!所有的愁绪,都凝聚在这“愁”字上。可是,这一个“愁”字,又怎么能够概括她这一生的苦难呢?
哎,李清照啊李清照,你这一生,真的是太苦了!你的才华,你的爱情,你的幸福,最终都化作了这《声声慢》里的声声叹息。
所以,我才说,《声声慢》绝对是李清照最有名的词。它不仅仅是一首词,更是一个女人一生的写照,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凉。 它也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脆弱和伤痛。 每次读它,我都忍不住想,希望她来生,可以生在一个太平盛世,可以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以不再经历这人世间的种种苦难。 这,大概就是我喜欢她的理由吧。
评论